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四川省20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2 23:02

  本文关键词: 四川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 群众体育 出处:《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2014年四川省20岁及以上2494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主要从城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方面对四川省20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总体情况、体育行为的基本特征、体育锻炼意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论:1、2014年四川省20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3.2%,较2007年有大幅增长,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四川省20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由于城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基本特征及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男性;乡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中年人的体育锻炼热情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越高;非体力型职业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体力型职业人群。3、经济基础是影响四川省20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体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群众体育的政策法规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合理配置城乡体育资源可有效缩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发展城乡差距。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的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增强人们科学健身的观念;提高人们对于浅优势体育锻炼项目的关注度,因地制宜开发、推广新型锻炼项目;基层体育组织要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进一步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提升其专业技能、素养及服务频度;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力量,宣传工作要落入实地,掷地有声;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数量,坚持“因地制宜、就近、以社区、村庄为中心”的原则;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消费市场,改善体育消费结构单一的现状;重视乡村体育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体育锻炼行为各个方面的差距。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ichuan Province in 2014, 20 years old and above 2494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exercis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gender, ag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t the age of 20 and above general "often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crow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behavior of the aspects of the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12014 years in Sichuan province at the age of 20 and above "regular exercise" the proportion of 13.2%, compared to 2007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till,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of.2, Sichuan Province, 20 years old and above "regular exercise" because peopl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the physical exercis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exercise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aspects of performance: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who often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than men; "the number of rural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 proportion increased more than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but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ill exist; the middle-aged sports exercise enthusiasm. "Regular exercis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regular exercise" the propor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population; "non physical type who often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occupation population proportion is higher than the physical.3, the economic base is the impact of Sichuan Province at the age of 20 and above "often take decisive factor physical exercise" crowd sports behavior, provide political support and legal protection of mass sports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r exercise" crowd Avoidanc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gular exercis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work and fitness guidance work, bot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oth, enhancement of people's scientific concept of fitness; improving people's physical exercise project shallow advantage degree of concer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motion of new training projects; grassroots sports organizations to enrich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sports activities, make full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be rai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quality and service frequency; increase fitness propaganda, make full use of the traditional the power of media and new media, propaganda work to fall into the field, the stadium facilities extremely elegant and valuabl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quipment, Kenned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ommunity and village centered", developing sports industry, developing sports consumption market and improving spor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and gradually reduc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all asp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加宝;现阶段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与推动方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谈晓矛;新世纪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构想[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3 ;群众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0年06期

4 段健芝,彭健民;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杨斌;影响湖南群众体育发展的有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1年03期

6 沈芝萍 ,蔡金明 ,陈观云;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6期

7 李相如,李丽莉,朱红;北京群众体育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孟辉;21世纪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9 田雨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10 赵晓玲,毛晓荣;21世纪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力翔;;不同区域群众体育发展区域失衡社会学分析及其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以江苏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铭;;对我国群众体育统计工作的探讨[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董新光;;关于体育发展重点转向群众体育的讨论[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新生;王宝珠;;建设小康社会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冯霞;尹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群众体育的发展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陈绍艳;杨明;李爱玲;汪蓉蓉;高吟;;湖北省群众体育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发展战略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张建会;;我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李圣鑫;;新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黄春梅;武杰;张志新;;新疆柯尔克孜族群众体育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贾春佳;王学如;王爽;;中国体育社团在群众体育组织发展中的焦点与建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霞;体育:跨国企业市场营销新看点[N];国际商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努力推动群众体育大发展大繁荣[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市体育局局长 侯克勤;拓展思路 把握规律 加快群众体育发展[N];定西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长周;我市群众体育迎来发展新机遇[N];青岛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杨蕾 实习生 甘琼芳;我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N];潮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萍芬;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N];宜春日报;2009年

7 记者 庄初阳;我市召开群众体育先进代表座谈会[N];丽水日报;2009年

8 青岛市体育总会主席 林志伟;形成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合力[N];中国体育报;2012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王芳;发展群众体育 建设幸福广东[N];南方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朱小兵;市领导接见全市群众体育先进代表[N];台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徐金庆;东北三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海兵;长株潭新特区群众体育“友好型”建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丹;吉林省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伟;2008年奥运会后吉林省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开运;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丹;区域群众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6 宋军;政府职能转变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尚婷婷;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瑛;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对我国现代群众体育的指导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莹;花式毽球运动对丹东市区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5年

10 张帆;山西省群众体育内源型发展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5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485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