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14:40

  本文关键词: 高等体育院校 体育资源 网络服务平台 构建 出处:《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社会发展新形态下,“互联网+体育领域”也风头正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当前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还面对社会体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困境,高校体育资源对这一困境的有效缓解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高校体育领域“排头兵”的高等体育院校理应担当起社会新形态下体育领域引领者的重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类网络服务平台服务社会应用现状、高等体育院校与其他类型体育服务平台对比分析、高等体育院校构建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基础及需求、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文章得出相关结论如下:1、高等体育院校已经开始在体育资源服务社会与互联网的融合方面进行建设,大部分学校在校园网中增设相关模块导航,但未对具体内容进行建设,已经建设的在服务内容设置上较为单一,服务手段不够丰富,平台信息更新较慢。2、通过比较分析其他类型体育网络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与服务方式,高等体育院校在发布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信息方面能够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在体质监测与体育赛事活动方面未提供相关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以发布各类信息为主,未进行相应辅助功能的开发。3、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构建具备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而高等体育院校自身体育资源优势及技术支撑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奠定基础;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需求是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提升服务社会效率、促进体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4、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应以服务需求为根本,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双重收获为目标,其主要内容建设体现在体育信息、场馆服务、体育培训/赛事/活动、国民体质监测、个人中心五个部分。5、以基于Java技术的B/S三层架构模式对平台结构与功能内容进行了设计,平台前端用户系统应为学校风采、体育信息等八个应用功能,后台管理系统应为用户数据管理、体育信息等十个管理功能。
[Abstract]:In the new form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Internet sports field" is also gaining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 has injected new blood.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national fitness is still facing the plight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ffective alleviation of this dilemma by sports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vanguard"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leading sports field under the new form of societ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From th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serving the status quo of social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sports service platform, the foundation and demand of constructing sports resource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in higher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ports resource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build sports resources to serve the community and the Internet integration, most schools in the campus network to add relevant modules navigation, but not o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What has been built in the service content setup is relatively single, the service means is not rich enough, the platform information updates slowly. 2,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ther types sports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func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ervice way.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direct and effective services in publishing stadiums, sports training, sports information, and do not provide related services in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sports events. In the service mode to publish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mainly, did not carry on the corresponding auxiliary function development. 3, the sports resources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has the policy guidance and the support. The advantage of sports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of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ervic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rving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spread of sport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resource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ervice demand and realize the double harvest of social benefit and self-benefit.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latform is sports information and stadiums service. Sports training / events / activities,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personal center five parts. 5, based on the Java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B / S three-tier structure of the platform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ontent design. The front-end user system of the platform should have eight application functions, such as school style, sports information, etc. The backstage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have ten management functions, such as user data management, sports information and so on.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世浩,邱建国,任保国;对提高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管理队伍素质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0年03期

2 张淑琴;高等体育院校如何更好地为竞技体育发展服务[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尹军;社会系统中高等体育院校职能限度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7期

4 赵子建,张秀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要素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研究的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陈宁;大学理念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7 孙红炜,郑颐乐;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研制的结构与教材改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陈霁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网站建设刍议[J];体育学刊;2005年04期

9 柳伟;;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马兴亚;;对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相关理论问题的几点认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淑惠;;“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毛永强;;案例教学在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余学锋;蔡文菊;韩冰;;高等体育院校课程体系的状况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刘崇磊;;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问卷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崔越莉;;对高等体育院校竞、教、研、企“四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构想[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蒋维娜;;影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陈西玲;;高等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创新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李雪;沙川华;朱玄;李龙;;高等体育院校女大学生核心区等长收缩肌力追踪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9 郑亚飞;;高等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鲲;;高等体育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及模式构建[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苇子;“小教师”带动了“大课间”[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贾丽娟;高等体育院校篮球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3 赵子建;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博;关于高等体育院校球类运动项目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5 刘志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浩然;新时期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2 凌景歌;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段位制普及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年

3 邱莹;大众传媒视域下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校园网站建设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4 卢吉龙;高等体育院校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蔡鑫;对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实施“三创教育”的理论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年

6 张帆;近十年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三大球项目硕士学位论文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谭亚琳;高等体育院校游泳专项学生专项学习满意度量表的研制与运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范冰冰;全国高等体育院校功夫全能技竞赛规则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黄兴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类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10 李旭峰;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资源网络服务平台构建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1487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487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