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不同坡度下身体平衡与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0 14:51

  本文关键词: 星型偏移平衡测试 坡度 曲度 出处:《宁波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检测受试者不同坡度下的身体平衡状态,分析坡度的改变对于下肢髋、膝、踝关节平衡能力的生物力学影响,并将曲度这一测量指标应用于对下肢各关节活动情况的评判与量化。研究方法:选取20名健康年轻男性参与测试。使用六自由度平台(直径2m)作为运动模拟平台,设置4种坡度:-5°,0°,5°,10°。通过在不同倾斜角度下进行星型偏移平衡测试,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时空参数与下肢相关标志点三维坐标数据来计算星型偏移平衡测试结果与曲度。研究结果:在正前方向上,当坡度为负值时星型偏移平衡测试结果与平地相比显著性增加(p0.05);当坡度为正值时,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曲度随着坡度增加而显著性增加(p0.05),坡度为负值时,膝关节的曲度与平地相比显著性增加(p0.05)。曲度相比于星型平衡测试仅用伸展距离评估平衡能力,能够更好的反应不同坡度下下肢关节所出现的差异。研究结论:当坡度为正值时,倾斜角度对机体平衡的影响不大,但髋关节及膝关节曲度随倾斜角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为负值时,机体的平衡能力相对于无坡度是明显降低,同时膝关节曲度较无坡度时显著增加。负倾斜角状态相比于正倾斜角更易失去平衡。同时膝关节与踝关节在不同坡度下变化幅度较大,应当注意保护。曲度作为一种新型运动轨迹评估指标,可以有效准确的反应并未被发现的关节活动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slope change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the hip, knee and ankle joint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by measuring the body balance state of the subjects at different slopes,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slope changes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the hip, knee and ankle joints.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curvature was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movement of lower extremity joints. Methods: 20 healthy young men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st.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latform (diameter 2 m) was used as the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Four kinds of slopes were set up: 1: -5 掳/ 0 掳/ 5 掳/ 10 掳. The star migration balance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lt angles. Using Vicon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capture system to collect the data of space-time parameters and lower extremity related markers to calculate the star migration balance test results and curvature. When the slope is negative, the results of star offset balance test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flat land, and when the slope is positive, the curvature of hip joint and knee join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and when the slope is negative, the curvature of hip joint and knee join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and when the slope is negative, the curvature of hip joint and knee join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Compared with the star balance test, the curvature of the knee joi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flat ground. Compared with the star balance test, the curvature could better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joints at different slopes compared with the star balance test with only stretching distance. Conclusion: when the slope is positive, The inclination angl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balance of the body, but the curvature of the hip joint and knee joi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ilt angle, and when the slope was negative, the balance ability of the bod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slope.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vature of knee joi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 slope. The negative angle was more easily out of balance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angle. At the same time, the knee joint and ankle joint changed greatly at different slopes. As a new type of motion trajectory evaluation index, curvature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respond to the undiscovered changes of joint motion, and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洛瓦大学杰姆斯·吉·海;李四平;王冶;;“短跑”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技;1980年06期

2 潘跃东;;现代蛙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1983年03期

3 裴铁元;王金山;;竞走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辽宁体育;1988年01期

4 邓世祥,李金虎;男子4人“双爆”720°旋翻抛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5 邓新民;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技;1999年S1期

6 刘占林;速度滑冰蹬冰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冰雪运动;1981年01期

7 温桂贞;尚文斗;;投掷铁饼的生物力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83年06期

8 孟宪林;;双杠弧形上转体180°成支撑的生物力学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9 吴鸿春;;人体“鞭打”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88年03期

10 孟宪林;;双杠后摆上的生物力学分析[J];新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强;吴建国;苏佳灿;;基于形态特征的人体髋臼三维快速建模及其生物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新;魏国;;幼儿跑步能力差异性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芳;施卫平;;蚯蚓爬行的生物力学分析与数值计算[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国棣;;关于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A];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5 李莉;王生;;坐位作业腰部受力的实验室生物力学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6 王增田;贾雨文;;高跟鞋引起颈肩腰腿痛生物力学分析[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7 牛文鑫;杨云峰;俞光荣;丁祖泉;;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于跖筋膜切断术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楠;王志彬;辛景义;;无孔平面弹性髓内钉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楠;李西华;杜青;;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行走及上台阶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杨汝;牛文鑫;丁祖泉;高建新;;完整股骨有限元建立及其应用于正常站立位生物力学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东方新锐 让三维运动捕捉实时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学松;PUMC ⅡD_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相关生物力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王化平;微纳操作机器人细胞三维组装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杨;面部三维运动定量分析系统的研制及面部三维测量指标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李军;三维GIS空间数据模型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5 陈成;基于视频的人体三维运动恢复相关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春森;序列立体图象三维运动物体定位与跟踪[D];武汉大学;2004年

7 杜鹏;可变形物体的三维统计可变形模型构建及其在物体重建和运动识别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金刚;三维扫描仪中三维信息获取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

9 黄文清;基于单目视觉的非刚体三维运动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叶焕倬;三维运动目标的数据组织与管理[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束洋;不同坡度下身体平衡与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D];宁波大学;2017年

2 牛晓强;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3 郝剑;腰椎坚强固定和动力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辉;对跳绳三摇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侯豫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关节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

6 彭显博;寰枢椎后路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生物力学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7 吴玉鹏;人体跖骨疲劳性骨折模型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杨帆;孕妇步态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9 赵艳;基于RGB彩色和深度信息的三维运动重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10 胡畔;基于单一二维照片的三维模型重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9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19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