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体育边缘化现象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09 07:28

  本文选题:身体哲学 切入点:身心二元论 出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身心二元论"对人身心关系的错误认识,分析了这些错误认识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消极影响,继而提出了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对策。研究认为:在本质上,人的身体是"社会化了的身体",而学校体育则是面向个人"社会身体"的整体教育,对教育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人"有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身心二元论"蕴藏着对"意识"的张扬和对"身体"的贬抑,它是学校体育走向弱势的思想根源;使学校体育重回其应有的核心地位,就要在教育观念层面完成对意识的祛魅,在教育制度层面,推动课程及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构建学校体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wrong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mind in "the dualism of body and mind", analyz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on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he study holds that, in essence, the human body is a "socialized body", while school sports is a holistic education for the individual "social body".The dualism of body and mind contains the publicity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rogation of "body", which is the ideological roo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wards weakness.In order to mak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turn to its core pos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enchantment of consciousness at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concept,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at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Construct the whol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sports work.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体育哲学的本土化构建研究”(2016QN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中美体育哲学比较研究”(2015QN015)
【分类号】:G8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德刚;;身体视域下群众体育发展的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2 李全生;高鹏;仓海;;泛体育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学生体质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加强目标管理 深化教育改革 提升基础能力——全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综述[J];体育教学;2014年08期

4 叶浩生;;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3年04期

5 马德浩;;身体的谱系——基于西方哲学的构建[J];体育科学;2010年03期

6 雷诺·巴尔巴拉;张尧均;;梅洛庞蒂:意识与身体[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书亚;;SANRC效应-从具身视角来看待[J];山西青年;2017年15期

2 陈丽竹;叶浩生;;“重”即“重要”?重量隐喻的具身视角[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3 张建;于爽;;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VR/AR图书阅读方式的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17年07期

4 裴淼;靳伟;李肖艳;贾玉玲;;论西方教师教育研究范式及其转向[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5 李鹏;;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的整合视角和路径探析——基于具身认知理论[J];绥化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6 于永晖;高嵘;;多学科视域内的体育素养理论根基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7 李海生;;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以Java程序设计课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8 张纯羽;王良燕;;“冰冷”的宽容——感知温度对品牌丑闻认知的影响[J];上海管理科学;2017年03期

9 陈思同;刘阳;唐炎;陈昂;;对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理解——基于对Physical Literacy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7年06期

10 吴俊;唐代剑;;具身认知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以跨学科为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春;汪钏;;马克思人学思想转向及其价值探析[J];求实;2015年12期

2 沙金;高鹏;;论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体育与学校体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加强目标管理 深化教育改革 提升基础能力——全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综述[J];体育教学;2014年08期

4 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年11期

5 贾文彤;郝军龙;齐文华;刘慧芳;;体育权利若干思考——基于已有研究基础[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叶浩生;;镜像神经元:认知具身性的神经生物学证据[J];心理学探新;2012年01期

7 陈联俊;;柏拉图《理想国》“公民”思想初探[J];理论月刊;2011年11期

8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9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10 唐涛;;对后现代身体观之“身体”的解读——兼对周书俊先生的回应[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进,徐雄杰;学校体育之现状及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华;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史;2000年04期

3 韩丹;论我国学校体育新世纪的新纪元[J];体育学刊;2000年01期

4 ;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J];体育学刊;2000年05期

5 宋振岭;试论学校体育[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6 刘建新;略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7 梁年凤;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衔接的教学途径[J];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8 丁宗平;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孟吾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孙晓春 ,乔魁远;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演进轨迹的研究之一:我国学校体育的酝酿萌生[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宏贵;李双成;黄靖;孙计金;;试论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王华倬;刘海元;;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研究进展与趋势[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陈新生;;论我国近代学校体育课程的产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承伟;;论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功能[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王凯;邱菀华;;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探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申亮;;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8 龙吉胜;;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9 周登嵩;;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综览[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赵立;索琳;骆映;王宏伟;;关于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哲学反思[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振国;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N];光明日报;2006年

2 吴晶;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N];人民日报;2006年

3 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葛家寿;当前学校体育的地位究竟如何?[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记者 李笑冰;推动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沈丘县一高 李慧丽;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N];周口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雪颖;学校体育不能因噎废食[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抓实抓好[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熊丙奇;发展学校体育不能仅靠一纸文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本报记者 谷苗;科学体系为学校体育“松绑”[N];文汇报;2013年

10 记者 龚雪 特约记者 梁炜;我省将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N];湖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韬;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付甲;学校体育本质与规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3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吴畏;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秋菊;中国学校体育督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6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温朋飞;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留;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云朝;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黎登辉;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王中洋;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古s,

本文编号:1725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25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