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北京伽纳体育俱乐部8岁少儿花样游泳课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06:22

  本文选题:花样游泳 + 教学论 ; 参考:《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花样游泳是一项将体能、力量、美学、舞蹈、游泳紧密结合的具有高度综合性和表演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巧,这需要经过全面、系统、长时间的训练方可达成。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该项目在各省市地区专业队伍中优秀后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当前我国花样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系统课程培训体系明显缺乏,理论和实践相对不同步,相关游泳、舞蹈、艺术等方面的训练方式单一或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项技能没有充分地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这一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花样游泳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突破。本文以北京伽纳体育俱乐部8岁花样游泳培训课程为例,结合少年儿童参与业余花样游泳培训课程的目标、目的,以课程及教学论中的相关理论作为论证支撑。选取北京伽纳游泳俱乐部水立方校区,参与花样游泳课程的学员,经入学测试筛选出20名学员,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验对象,分为俱乐部花样游泳课程组(实验组)及传统训练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实验组以教学论为核心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案,明确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技术要点、难点、考核目标等教学要素,形成一系列的教学课程;对照组则按运动队传统方案进行训练。两组课程实施均以每周三次,每次90分钟的频率进行,在这三次课程中,两次为水上课程,主要进行游泳技能、花样游泳专项技术、专项素质的训练;一次为陆地课程,进行舞蹈、形体、花样游泳陆地专项素质的训练。评价体系分为陆上素质、水上素质和基本技术进行测评,同时进行教学质量服务满意度评价。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结论1.1俱乐部花样游泳课程体系对我国花样游泳业余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2俱乐部花样游泳课程在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3互动练习能够提高业余学员的满意度;1.4加强教具开发及使用可提升业余学员掌握基本技术的速度。2建议2.1加快培养花样游泳师资力量;2.2俱乐部花样游泳课程开发原则。
[Abstract]:Synchronized swimming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and performing sport that combines physical strength, aesthetics, dance and swimming.Athletes must be skilled in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require thorough, systematic and long training.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main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xcellent reserve tal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team of provinces, cities and regions.At present, the system training system of reserve talents for synchronized swimming athletes in China is obviously lack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relatively out of sync, the training methods related to swimming, dance, art and so on are single or have some limitations.The lack of full combination of various skills with athletes' own characteristic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of synchronized swimming events in China.Taking the 8-year-old synchronized Swimming training course of Beijing Gana Sports Club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amateur synchronized swimming training cour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ake the relevant theories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as the demonstration support.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ynchronized swimming cours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Water Cube Campus of Beijing Gana Swimming Club, and 20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entrance test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It was divided into club synchronized swimming course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de a systematic teaching plan with teaching theory as the core, and clearly formulated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each class.A series of teaching courses were formed, such as technical essentials, difficulties, assessment objectives and so 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ain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scheme of sports team.The two groups of courses were implemented at a 90-minute frequency of three times a week. Of these three courses, two were for water courses, mainly for swimming skills, synchronized swimming special techniques, special quality training, and one for land courses.Dance, body, synchronized swimming land special quality training.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land quality, water quality and basic technology, and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service.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drawn: 1.1 Club synchronized Swimming course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mateur training of synchronized Swimming in China. 1.2 Club synchronized Swimming cours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eaching effect and 1.3 interactive exercises.It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amateur students and 1.4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aids. The speed of improving amateur students' mastery of basic skills. 2. 2. 1. Accelerate the training of synchronized Swimming Teachers and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ing synchronized Swimming courses in Club 2.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6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平;中国发展体育俱乐部的若干问题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0年04期

2 曾文;关于创办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若干思考[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蔡晓竹;在高校高年级建立体育俱乐部的设想[J];四川体育科学;2000年01期

4 安儒亮;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概况[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王智平,罗良友;重庆市体育俱乐部规范发展的政策选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吉建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1年03期

7 刘艳;关于我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年01期

8 鄢润国,梅岭南;对高校三四年级实行体育俱乐部授课形式的探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中国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1年02期

10 王芳,张明;浅议开展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锋;;论体育俱乐部资源管理与可持续性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邹本旭;姜山;;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要素构成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许晓峰;周欢;;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商业性俱乐部市场营销研究——以山东奥丁体育俱乐部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孙丽萍;张毅;;在徐州大专院校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探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胡宁;钟天朗;;我国社会体育俱乐部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刘志敏;凌青东;;我国普通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俞琳;;国际环境下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体育俱乐部人力资源流动研究——论体育俱乐部运动员资源的配置与经纪人资源的获取[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苏海永;卫志强;;上海市杨浦区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的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殷红;张潘潘;;河南省城市高级中学课外体育俱乐部实施状况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梁添祥;李琼年;;桂林市市属中学组建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张蕾;HT16:比皇马更平民[N];财经时报;2005年

2 赵锋;体育俱乐部:高校体育新尝试[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熊艳 顾涓;体育俱乐部进入寻常农民家[N];科技日报;2000年

4 赵锋;体育俱乐部:高校体育新尝试[N];人民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彭则鹏;走进自己的体育俱乐部[N];中国体育报;2001年

6 王凯珍;业余体育俱乐部[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张连民;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之道[N];中国体育报;2003年

8 徐永升;我区首家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赤峰建成[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照重;青岛18家体育俱乐部首批申报“摘星”[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10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管理研究所博士、高级咨询师梁强;如何经营好体育俱乐部[N];中国经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磊磊;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影响因素的匹配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向文;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与运行方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旭霞;中央财经大学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潘缘媛;对北京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经费问题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李继华;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6 张莉;北京市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性思考[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董莉;利用校园网体育平台促进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8 孙玉坤;营利型体育俱乐部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伟;南昌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状况调查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玉文;苏南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模式构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1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71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