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共生理论 + 体育赛事 ; 参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体育赛事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化挑战为机遇、化负面影响为正面效应,就必须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共生共荣。基于共生理论以及共生系统的理论架构,辩证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在共生单元方面,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能量生成与供给;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完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机制;在共生模式方面,建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最佳共生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培育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正向性环境。
[Abstract]:Sports events are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In order to turn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 and negative effects into positive effec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e and develop symbiosis and co-prosperity. Based on symbiotic theory and symbiotic system,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e is dialectically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e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 of symbiotic unit, the energy generation and supply of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al integration are promoted, and the symbiotic interface is also discusse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mbiotic mechanism of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ymbiotic mode, construct the best symbiotic mode of continuous symbiosis and reciprocal symbiosis between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e; in the symbiotic environment, Foster a positive environ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culture.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G8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紫石;;奥运会与规则[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年12期
2 江姗姗;黄瑾;;新兴奥运项目在我国的文化融合问题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江姗姗;黄瑾;葛见珠;;全运会新增项目(奥运项目)在我国文化融合状况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杨年松,成耿正;我国体育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战略[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赵娪华,陈国成,谢丽娜;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特点及发展趋势[J];体育文史;2001年01期
6 ;各国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1年02期
7 王乃英,刘尚禄,吴秀云;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4期
8 朱琳;对我国体育法治化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阿拉木斯,潘海峰;军队与大众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池泰棱;“体育创新体系”初探[J];体育科研;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军;王斌;;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宇;龚茂富;;对我国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白永惠;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灵甲;谢宏雷;;对新时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30年铸就煤炭体育事业辉煌路[A];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1978~2008[C];2009年
6 孟文娣;郭永波;邹新娴;祁国鹰;;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任海;;论体育对环境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韩会君;叶细权;朱跃夫;许国勋;张壮文;;构建环珠江口体育带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孟文娣;;社会资本视角下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社会功能[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体育学院 黄莉;亚运会在多元文化融合中走向未来[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 记者 杨宇晗;市体育总会召开第四届委员会议[N];咸阳日报;2010年
3 记者 陈智勇;体育产业成“千亿航母”[N];泉州晚报;2011年
4 记者孙雪梅 见习记者秦静 杨波;大力创建体育名城[N];秦皇岛日报;2011年
5 市体育局局长 康国雄;做大做强体育产业[N];衡阳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冯骥;建好“民心体育”惠民生[N];西藏日报(汉);2012年
7 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马宏俊;我国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困境及对策[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 顾灏宁;发展体育产业 加快转变方式(上)[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张修枫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城市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德国华人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德国城市怎么发展体育[N];东方早报;2014年
10 杨洋 范海波;举办奥运会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p苊,
本文编号:1968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96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