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铎与中外优秀女子200米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沈铎 + 自由泳 ; 参考:《南京体育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优秀女子200米自由泳运动员沈铎在比赛中的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以及参赛体能分配与中外优秀选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其特点以及与中外优秀选手的差距并针对其劣势提出合理建议,为其今后训练比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沈铎在比赛中结合自身实力合理分配体力,战术运用得当,出发反应快,冲刺能力突出,爆发力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速度耐力较国内选手领先,仍落后于欧美选手,出发15米和转身环节是其技术上面的薄弱点,水下打腿技术是制约沈铎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建议: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水下打腿能力的训练,在水下打腿训练中重视力量训练并且突出专项力量的特点,在打好力量练习的基础上强调完成动作的速度;同时乳酸耐受力训练和乳酸峰值训练进一步提高沈铎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analysis, data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etc., this paper studies Shen duo, an outstanding female 200 meter freestyle swimmer in Jiangsu Province, who swims and turns around in the course of the rac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rint and physical fitness distribu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elite players, studi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ap between them and their weaknes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ir future training compet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en duo reasonably distributes his physical strength in combination with his own strength, uses appropriate tactics, starts quickly, has outstanding sprint ability, has strong explosive power, reaches the advanced level in the world, and leads in speed endurance compared with domestic players. Still lagged behind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mpetitors, the weakness of the technique is to start 15 meters and turn around, and the underwater leg beating technique is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Shen duo's competitive level.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ability to beat legs under water in daily trai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ength training and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strength in the training of beating legs under water, and to emphasize the speed of completing the action on the basis of good strength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lactate tolerance training and lactate peak training further improve Shen duo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method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竞技游泳[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07期
2 王跃新;限制竞技游泳比赛成绩的因素[J];体育科研;2003年05期
3 杨洋;从第28届雅典奥运会试析我国竞技游泳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杨洋;从第28届雅典奥运会试析我国竞技游泳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5期
5 丛宁丽;陈宇;魏晗丰;;日本竞技游泳崛起的原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周振家;;关于我国竞技游泳“全运会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3期
7 吴娜;李伟;;河南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8 龙春生;李越超;;辽宁省竞技游泳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张洁;;从第29届奥运会看中国竞技游泳发展现状[J];辽宁体育科技;2009年06期
10 段琼;程响林;;全运会竞技游泳若干现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彬;;四川省竞技游泳振兴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仰红慧;刘慧琴;;竞技游泳运动中的高科技应用现状[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武山;;两个奥运周期我国竞技游泳的回顾及比较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谭政典;张好;林晓玉;;备战新奥运周期我国竞技游泳优势项目的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刘明辉;方千华;郑燕;;我国竞技游泳水平的滑坡与北京奥运后备力量的培养[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李越超;;我国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杨涛;;我国游泳教练员胜任特征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仰红慧;陈森兴;余卫东;范年春;徐峰杰;;竞技游泳技术诊断的水槽测试方法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温宇红;;中国竞技游泳项目备战2008奥运会现状及目标解析[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峰杰;熊国鸣;潘佳章;范年春;仰红慧;;水下潜泳腿技术的分析与训练模式的探索[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游泳比赛规则要点[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琦;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夏迪;约旦王国竞技游泳项目发展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明志;我国竞技游泳网站优化方案[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王晶晶;山西省竞技游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3 侯沛伟;我国竞技游泳动态发展与区域布局特征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春;山东竞技游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5 徐金鹏;我国竞技游泳奥运会、世锦赛奖牌特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6 邓清清;辽宁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袁绍婷;从竞赛规则的角度论竞技游泳技术的发展创新[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8 史定宇;2008-2015年河南省游泳队运动水平取得突破的原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刘吉舜;重庆市竞技游泳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
10 肖雨豪;广东省游泳队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988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98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