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优秀手枪运动员心理状态及中枢神经机能变化

发布时间:2018-06-07 05:56

  本文选题:手枪射击 + 优秀运动员 ; 参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24名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在不同训练负荷阶段对运动员心理状态及中枢神经系统机能进行连续监测,探索不同负荷阶段运动员心理状态、中枢机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备战大赛前冬训阶段负荷训练计划安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三种不同训练负荷安排虽然导致了运动员在消极评价与SCL-90总分两个维度的心理状态显著变化,但这种变化诱因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LL-LLI训练阶段手枪射击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指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主要原因是在本阶段安排了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中有氧训练的占比相对以往有所增加。3.ML-HLI训练阶段由于训练负荷强度的显著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的刺激也逐渐增大到峰值,但这种刺激产生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负面效应。
[Abstract]:This study was aimed at 24 excellent pistol shooters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ir mental state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in different training load stages, and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athletes in different load stages. The changes of central fun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can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arrangement of load training plan for elite pistol shooters in the winter training stage before preparing for the big match.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1. Although three different training load arrangements for elite pistol shooter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ental state of athletes in the two dimensions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SCL-90 total score, the causes of these changes were more complicated. 2. The aerobic capacity index of pistol shooters in LL-LLI training sta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stages,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specific physical training in this stage. The proportion of aerobic training in physical training h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ast. 3. During the training phase of ML-HLI, the stimul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radually increased to the peak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raining load intensity. But the effect of this stimulus is not entirely negative.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G8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心理淡漠的克服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李德玉;浅析篮球替补运动员心理状态[J];中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熊秀华;运动员心理激励的依据、途径与机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年02期

4 白玲;通向冠军之路的十三条心理“秘诀”[J];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02期

5 孙健!(250063),徐剑波!(250063),何清!(250063),付玉昆!(250063);山东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心理个性特征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06期

6 王振绘;对我国部分跳跃运动员心理素质研究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3期

7 刘一民;山东省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行为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李晖,林建;青少年男子手枪运动员心理素质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9 李建荣;浅谈运动员心理障碍问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邵斌,吴南菲;大赛前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压力的成因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平;毛志雄;;第十一届全运会主场运动员心理监测与干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魏平;杨健梅;冯展涛;;第十一届全运会主场运动员心理干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颜军;陈剑锋;;论我国运动员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李年红;;比赛的心理调控[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陈耕春;张元媛;;篮球运动员心理不应期效应特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德琼;陈建萍;许桂芝;;天津国际大学生龙舟赛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分析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连成;张力为;;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姚家新;;2008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心理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斌;;乒乓球新赛制对高级运动员心理流畅状态的影响及其促成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花亮;;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状态失调的原因及其对策[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 张忠秋;运动员心理压力与调节[N];中国体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殷燕召;十运会运动员心理问题不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美艳;国家队投掷运动员心理韧性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沈鹤军;对江苏省部分专业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冯会廷;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建构及训练[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祺;北京市男子手枪射击运动员选材指标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5 刘海楠;“接受”与“改变”—两种不同理念指导下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干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6 杨志国;公安院校手枪射击“心技结合”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7 栾朝霞;警用手枪射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慧龙;黑龙江省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90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990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