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新时期我国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的互动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10:28

  本文选题:新时期 + 体育电影 ; 参考:《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体育电影是体育运动与电影艺术结合之物,其中体育以突破极限的活动方式,实现着人类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不仅是体育当中的技术技能的超越,在电影的表达语境中这种超越被更深的凌驾于一层对于自我的认知中。在这个新型的艺术中,我们观看身体之美,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同时我们在感同深受的心境当中寻找焕然一新的自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影像资料法为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的互动研究,中外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的互动比较中,发现我国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互动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整理和归纳了国内外体育电影文献,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新时期、体育电影和体育文化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我国新时期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体育与电影必然结合之势和新时期体育电影发展历程,为之后的几部分论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为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的互动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从体育文化对于体育电影的主题诠释,第二方面为体育电影对体育文化的传播。第四部分对中外体育电影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中美体育电影,比较出中美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互动中的差异与共性。第五部分总结出我国新时期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我国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存在一些问题:1.体育文化对体育电影的解读乏力,主要体现在对于电影的叙事模式的固定化与体育电影界限的模糊化。2.体育电影表现体育文化的不足,体育电影对于本土化的文化资源利用不足,体育电影文化主题与娱乐性存在失衡的现象。3.体育电影对于体育本体性表现缺乏导致体育文化的表达并不是十分的准确。根据研究,对新时期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1.我国体育电影的叙事模式相对固定化,故我们要改变已有的体育电影创作模式,突出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创新体育电影的表现形式。2.加强对于我国体育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3.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彰显人文价值,使得体育电影更加的富有价值。体育电影当中表现的体育文化出自于不同导演之手,不同国家的导演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不相同,在电影当中的表现也就不同。但体育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真实的去展现社会现实问题,在体育电影这一载体中表现对于人类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也许是体育电影表达体育文化的真实意图。中国体育电影今后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体育电影需以传播体育文化和传承体育精神为本。注重我国本土化的体育文化的应用于传播,我们应该去应用民族体育文化的特色进行体育电影的制作,体育电影应该保持民族特色,将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文化进行展现。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film and sports culture in China ,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film and sports culture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ports film needs to disseminate the sports culture and inherit the spirit of sports .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culture which focuses on the localization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transmission , and we should app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to make sports films . The sports films should maintai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play the unique sports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璐;兰健;刘颖;郭超;;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岳新坡;詹建国;;我国体育电影萧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肖沛雄;万文双;;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和而不同[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张祝平;;我国体育电影的特征及其发展路径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05期

5 李恩琦;;我国体育电影文化主题的流变与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08期

6 尚志强;黄斐跃;;中美体育电影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11期

7 李嫣;苗锦;;美国体育电影《天赋》中的隐喻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胡光霞;顾克鹏;;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色及策略对体育事业的影响[J];作家;2013年22期

9 张利生;;中国体育电影中的体育精神及文化嬗变[J];芒种;2014年02期

10 顾育豹;;盼体育影视也创辉煌[J];新天地;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明明;;体育电影类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王庆福;;论中国体育电影的国家形象修辞[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冯伟;;民国体育电影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姜贺;;体育电影——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隗瑞艳;北京1500个社区展映体育电影[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李蕾;体育电影:如何让我更爱你[N];光明日报;2008年

3 顾虹 白瀛;专家称:体育电影不单要“励志”[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郭青剑;体育电影: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窦雨佳;体育电影想说爱你,可你在哪?[N];中国体育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吴华;体育电影的真正魅力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霆钧 汪景然;以国际化视野拍摄体育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2年

8 姬颂 赵莹莹;中国体育电影期待突破[N];安徽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姚志峰;关注奥运 关注中国体育电影[N];中华新闻报;200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何晓诗;体育电影:借奥运东风 创全新天地[N];中国电影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薇;美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倾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曾泽楠;新中国体育电影发展历程、困境及其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健;中美体育电影价值内涵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陶思静;20世纪中国大陆体育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廖志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电影中运动员形象塑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温蕾;我国体育电影市场现状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年

7 贾笑寒;二十世纪中国体育电影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孙一可;好莱坞体育电影中的“美国梦”表达[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9 丹凤翔;新世纪中国大陆体育电影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16年

10 李杰;中美体育电影的发展和差异的对比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95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995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