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个人-家庭”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03:10

  本文选题:竞技体育 + “个人-家庭”模式 ; 参考:《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09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法等对"个人-家庭"方式来培养运动员的新途径进行研究。认为:"个人-家庭"模式已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又一条重要渠道。目前我国"个人-家庭"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资源、经济、体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建议:通过推行国家鼓励政策、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动体育产业升级和加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个人-家庭"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w ways to train athlete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terview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dividual-family" model has gradually become another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At present, the "individual-family" mode of training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faces difficulties in resources, economy, system and cultur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encouragement policy, vigorously developing mass sports,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family" model to train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作者单位】: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运动心理教研室;成都体育学院乒羽教研室;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
【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S1403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C12XK041)
【分类号】:G8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红;河南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2 张辉;德国足协促进青少年人才发展计划剖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1期

3 马永红;孙延昭;韩志勇;张兵兵;;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丁永玺;佟强;梁秀欢;;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史庆磊;王晖;;对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因素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7期

6 王刚,肖幼林;关于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陶于;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9期

8 周洪珍;陆明辉;;影响广东省跳水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J];体育学刊;2005年06期

9 高石政;王敬英;;转型时期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2期

10 周洪珍;刘庆山;;2008年奥运会跳水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慨;杨华;;对田径后备人才发展与对策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李宏强;杨勤燕;霍智能;;兰州六中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实践和思考[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松岩;郑超勇;;我国女足青少年梯队培养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张莹;谢慧松;管连军;;近十年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袁吉;刘家生;于清;闫枫;袁雷;华景梅;;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代坤;钟秉枢;丁红娜;;职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教体社结合”模式探索[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陶于;;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袁伟男;;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吴有凯;曹秀端;;“学校参与培养”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机制的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10 刘爱杰;;论竞技体育结构失衡与后备人才培养[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待破局[N];太原日报;2007年

2 邹丽;抓时机施好肥育新苗[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思彤;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任重道远[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凯旋;天津助力我国西部足球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叶珠峰;郭建军:望后备人才培养树立榜样[N];中国体育报;2014年

6 记者 彭小妮;我市出台意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N];闽东日报;2011年

7 兼职记者 周克臣 通讯员 陈飞;要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2年

8 记者 李铮 徐征 涂超华;三大球不能成为永远的短板[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记者 缪晖;做好体育改革大文章[N];中国体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杨旭春 王垠山;我市各项体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N];延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卫华;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王宁;我国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灵;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豪;河南省男子竟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妍茹;陕西省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4 李萍;我国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5 王亚飞;竞技体育转型视域下天津市三大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年

6 孙丙霞;山东、云南两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黄伟娜;厦门市竞技体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尚守静;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9 刘明远;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10 王彦收;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0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020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