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江苏省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12:31

  本文选题:江苏省 + 女子柔道 ; 参考:《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江苏省女子柔道队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一只传统队伍,多次代表国家队出战各项国际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柔道项目身体直接对抗并且非常激烈,运动员经常会发生运动损伤。据调查,江苏省女子柔道队运动员长期受到伤病困扰,影响了训练和比赛成绩。为了查明江苏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的原因,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损伤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归纳统计并结合FMS功能性测试法以及等速肌力测试法对对江苏省女子柔道队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江苏省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及其发生因素,尝试性的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科学可行的预防对策,以为降低江苏省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加快有伤运动员损伤康复,提高训练和比赛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研究如下:(1)江苏省女子柔道队伤病率达到77.4%。其中急性损伤占44.6%,慢性占55.4%;从损伤程度来看,重度损伤占12.7%,中度损伤占87.3%。(2)损伤时间多集中在训练时期。在训练阶段与比赛阶段运动损伤的性质有所不同,训练阶段以慢性为主,比赛阶段以急性损伤为主。在损伤程度上,两个时期均以中度为主。(3)运动损伤部位集中在肩关节、膝关节,再次为腰部踝关节、手指、小腿、胸部排在第四位,第五位为前臂和颈椎。运动损伤的部位与柔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高度一致。(4)运动损伤的类型以韧带、肌肉损伤为主,再次为半月板/关节软骨伤、血肿/挫伤。(5)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主要为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正确、过度疲劳、带伤参训比赛、不能依据自身情况调节运动量、自我保护意识差、准备活动不科学。(6)预防女子柔道运动损伤的的措施包括:加强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提高其身体素质训练;安排充分并且合理的的准备活动内容;专项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要统筹安排;重视训练后的恢复,避免运动员过度疲劳;加强运动队医务监督工作,防治运动员重复受伤;重视运动员康复,合理安排受伤运动员的训练。
[Abstract]:The women's judo team of Jiangsu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team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and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man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on behalf of the national team. Judo sports directly against the body and very fierce, athletes often have sports injurie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Jiangsu Province women judo team athletes have long suffered from injuries, affect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injuries of Jiangsu women judo athletes and to formulate targeted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ure injuries,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FMS functional test and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tes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sports injury of Jiangsu women judo team athletes, and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jury and its occurrence factors of Jiangsu women judo athlet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y of female judo athlet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peed up the rehabilitation of injured athletes, some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ies of women judo athletes in Jiangsu Provin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injury rate of Jiangsu women judo team reached 77.4%. Among them, acute injury accounted for 44.6 and chronic 55.4.The severe injury accounted for 12.7 and moderate injury 87.3. (2) the injury time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training period. The nature of sports injury in training stag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ompetition stage. The training stage is chronic and the competition stage is acute injury. In the degree of injury, the two stages were mainly moderate. (3) the position of motion injury was mainly in shoulder joint, knee joint, waist and ankle joint, finger, lower leg, chest again in the fourth place, the fifth in forearm and cervical spine. The position of sports injury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udo athletes. (4) the type of sports injury is ligament and muscle injury, and again meniscus /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Hematoma / contusion. (5) the main causes of sports injury are poor physical quality, incorrect technical action, excessive fatigue, training competition with injuries, unable to adjust the amount of exercis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and poor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6)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women's judo injury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weak links of athletes,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arranging adequate and reasonable content of preparation activities; Special training content and exercise load should be arranged as a whol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covery after training to avoid excessive fatigue of athletes; medical supervision of sports team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event athletes from repeated injuries; athletes should be rehabilitate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raining for injured athlete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8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弘,邢文华,王利群,柴岭,马晓翔作;对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冷春梅;柔道运动员怯场的原因及其预防[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年04期

3 孙秋红;影响柔道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03期

4 熊明生;柔道运动员与大学生男女双性化对比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王刚;重视和加强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国安;柔道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3期

7 李丽红;孙忠强;;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5期

8 纪民;斯琴花日;;浅谈柔道运动员心理因素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9 ;帝斯曼宣布赞助中国柔道运动员[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3期

10 余进波;聂丹;;对培养柔道运动员得意技系统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开宇;金宗学;何辉;;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背负投动作肌电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袁鹏;吴翠娥;朱晓梅;;等速测力评价柔道运动员伤后力量特征及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龚惠兰;罗兴华;;对柔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免疫指标和身体机能的监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陶瓦扎布;芦家延;;如何调控少年柔道运动员比赛时的非正常心理紧张[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之华;刘惠云;;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陈宏伟;;对北京男子柔道运动员赛前减控重期间强力营养干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强大平;王刚;毛杰;;两种不同控体重方法对男子柔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对比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马波;;我国柔道运动员体能测试指标及评价标准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袁鹏;朱晓梅;刘家岭;;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等速肌力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孙永平;戴德齐;;男子柔道运动员赛前控降体重的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宏宇;帝斯曼赞助柔道运动员[N];中国质量报;2008年

2 记者 李国涛;我市残运健儿在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创佳绩[N];衡水日报;2014年

3 记者 章亚钧 通讯员 项志萍;四年磨一剑[N];嘉兴日报;2006年

4 记者 林海;有突破,也有不足[N];宁波日报;2013年

5 ;人长寿宜选择十八种职业[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记者 娄莹;挑战极限 勇于突破[N];云南日报;2008年

7 曹_g邋孙蕴佳;参赛形势严峻 目标没有改变[N];中国体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吕玉刚;赛场舞动飒爽英姿 康巴儿女体坛竞风流[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9 本报记者 沈慧婷;孩子是动力不是障碍[N];中国妇女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东 苗家生 刘昆;世界,我们来了![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呼格吉乐图;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身体机能及某些内分泌指标变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青;内蒙柔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赵红红;内蒙古自治区男子柔道运动员训练中运动损伤及致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骁翔;柔道运动员躯干支撑收缩能力与竞技水平关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周生引;不同竞技水平的柔道运动员抓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于成;关于FMS中深蹲动作纠正性训练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张浙慧;江苏省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7 王双喜;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焦虑之间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玉华;女子柔道运动员徐玉华备战十一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薛滔;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运动对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洋;对新疆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6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096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