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张国伟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技术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09 08:33
【摘要】:本文通过参考文献法、视频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国伟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从人体在运动中应当遵循的客观规律出发,构建出背越式跳高不同阶段身体应当出现的合理动作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将收集到的张国伟在助跑、起跳、过杆等阶段的数据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全面的横向对比,找出其在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在助跑阶段的速度已经达到世界优秀水平,但是速度损失率较大,助跑最后一步至起跳过程中身体内倾角度较小,以近似直线的跑动轨迹结束助跑不利于腾空后身体自然背对横杆。2、张国伟在起跳过程中,手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较小,踝关节爆发力弱,起跳离地时摆动腿刻意向异侧肩方向摆动,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起跳能力。3、在完成起跳动作后的腾空阶段,张国伟的摆动腿没有主动下放,造成过杆时期背弓幅度小,影响了过杆效率。
[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s and collates the data of Chinese male high jumper Zhang Guowei and foreign excellent male high jumpers in the high jump competition by the methods of reference, video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Starting from the objective law that the human body should follow in spor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easonable frame of action that should appear in the bod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back jump, and on this basis, Zhang Guowei will collect the run-up and take off of Zhang Guowei. The data of cross pole and other stag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elite athlet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ir shortcomings in the technical movements of the back-type high jump.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Zhang Guowei, a Chinese male high jumper, has reached an excellent speed level in the run-up phase, but the speed loss rat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inclination of the body during the last step of the run-up to the take-off process is relatively small. Ending the run-up with an approximate straight lin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natural back-to-crossbar of the body after being vacated. Zhang Guowei,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off, has a small swing speed of arms and swing legs, and a weak explosive force of the ankle joint. When taking off the ground, the swinging leg wobbled deliberatel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ifferent shoulder and failed to maximize the ability of take-off. In the empty stage after the take-off, Zhang Guowei's swinging leg did not actively lower down, resulting in a small amplitude of the back bow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ole crossing.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rod.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农;对背越式跳高安全着地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05期

2 许俊柱,李丽影;优化控制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秀芬;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口诀的运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雷城如,雷红如;对高中背越式跳高的教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满昌慧;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J];田径;2000年10期

6 曹灵,李爱群,施启蓉;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张昕,郭天荣;浅谈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结合之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8 陈纪阳;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常见错误与纠正[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02期

9 马向前;背越式跳高腾空与过竿技术的教法尝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华英;高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教学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军;;背越式跳高技术划分的新划分[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孟保安;;对观察背越式跳高技术方法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李川;;注意规律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朱进;;提出背越式跳高的4H公式和体系兼与3H公式和体系对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朱进;董林;王轲;李旭;;对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孙琨助跑最快可控节奏速度的研究——兼谈普通高校跳高针对性技术训练[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李明;许树海;;采用不同助跑弧线背越式跳高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苏斌;;俯角斜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陈丽波;宋亮;于楼成;周学兵;刘昌亚;;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白二宇;马馨;;背越式跳高技术生物力学分析指标筛选与应用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金丽颖;李卫平;王甜甜;;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致真;跳高:和地球引力的较量[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金;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席传浩;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与客观教学的对比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李万昆;2014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前七名女子背越式跳高起跳动作运动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吴俊洋;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5 夏国培;快速助跑起跳为核心—提高背越式跳高过杆效果教学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6 李义斌;张国伟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技术对比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7 曾园;对传统与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教法的相关手段的解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8 马昱;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倒2步及起跳动作特征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

9 王正遵;对我国部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主导因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宝新;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231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31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