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APP在体育健身领域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6 19:45
【摘要】: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APP软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体育健身领域中亦不例外。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以运动健身类APP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健身类APP在体育健身领域中的应用情况、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内容同质化严重;(2)盈利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3)运动数据记录不够精准;(4)应用开发过于年轻化;(5)“科学”指导不科学;(6)存在技术漏洞和技术硬伤。笔者研究发现,运动健身类APP对于提升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在体育领域中更好的利用运动健身类APP,促进运动健身类APP市场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合理性对策:第一,构建“数据力”,为产品找支撑;第二,打造“内容力”增强用户粘度;第三,强化“连接性”,寻找新的盈利模式;第四,提高“科学性”,增强服务水平;第五,加大“监管力”,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smart phone APP softwa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and has received good results, and is no exception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fitness. The emergence of sports fitness class APP is quietly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This paper takes AP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ynthetical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the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the qu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sports fitness APP in the sports fitness field.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ntent is homogenized seriously; (2) the profit model is single. Lack of innovation; (3) movement data record is not accurate; (4)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s too young; (5) "science" guidance is unscientific; (6) technical loopholes and technical bruises exist. The author finds that AP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AP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PP market in sports fie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first, constructing "data force" to find support for products; second, Build "content force" to enhance user viscosity; third, strengthen "connectivity" to find a new profit model; fourth, improve "science" and enhance service level; fifthly, increase "supervision pow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产品策略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肖鹏,杨铁黎,刘润芝;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电视广告投放现状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裘琴儿,谢丽娜;浙江体育用品企业群落特点与演进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1期

4 万翠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国际营销模式的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04年06期

5 陈琳;日本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利润大幅增长的市场分析[J];体育科研;2005年02期

6 叶佳春;体育用品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冲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7 胡淑贤;杨思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李屹峰;杨丽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胡淑贤;杨思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0期

10 赵学功;;我国科技型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的融资方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铁黎;萧鹏;;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电视广告投放现状及其策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裘琴儿;李建设;;浙江省体育用品企业集群式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张亮;;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融资渠道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司方祺;;探析“微时代”下体育用品企业的“微营销”[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肖明光;陈小平;;关于培育和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6 舒成利;刘翠娟;;体育用品企业的大客户营销与管理[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陈三政;;影响广州市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研究——以好家庭、闪电为例[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8 陈洪;赵道静;;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技术创新的界面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方伟;;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创新定位能力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崔利波;;浅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守营;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不宜扎堆聚集生产[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2 肖景匀;品牌企业如何做好体育营销[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贾书哲;体育产业:一路金子[N];中国质量报;2001年

4 本版除署名外均为实习生 唐颖豪 记者 唐蓓茗 马海邻采写;经济眼光看奥运[N];解放日报;2000年

5 杨越;抓住发展体育产业的契机[N];经济日报;2004年

6 石伟 吴木銮;体育用品企业尚需创新营销[N];经济日报;2005年

7 陈文波;体育产业呼唤立法[N];市场报;2003年

8 贾兰;如何促进深圳体育产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张德海;体育产业 前途看好[N];团结报;2001年

10 易剑东;当代体育用品企业的成长模式[N];中国轻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汪军;运动对肥胖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影响及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闫会萍;运动对二VA英染毒大鼠肝毒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刘一平;运动对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芳宇;基于主客观信息反馈的运动健身服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蒲韵竹;基于APP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的脑微血管和神经元病变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殿君;我国知名体育用品企业连锁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张莹莹;郑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3 武鹏;我国体育产业财税激励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李锦锦;舒华股份有限公司社会责任实施机制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5 柏丹丹;我国五家在港上市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

6 王艳杰;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7 王萌;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差异化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梁;我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的比较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雷婷;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分销渠道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10 王平;世界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思路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2275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75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