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主线重构”
[Abstract]:After successfully hosting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China proposed to move from a world sports power to a world sports power. In the face of the strong spread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Chinese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to a strategic height, and the key of strategic design is the "main lin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media strategy, that is, the starting point is cultural appeal.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orts media resources and sports culture,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research and operation of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China is formed.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TY002)
【分类号】:G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星华,黄彦军;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慕波;帅良;唐路平;方方;陈振林;段振华;;高浓度CO_2对香蕉和大蕉后熟及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6期
2 王斌;张江周;王金乔;张学娟;马翠凤;李宝深;;香蕉气调催熟最佳温度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3 罗淑芬;胡花丽;李鹏霞;邵明灿;孙玉东;罗德旭;;气调包装对鲜切芹菜贮藏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4 李英丽;李晓光;刘水林;张建光;;高温下光照变化对鸭梨果实抗氧化物质变化规律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年06期
5 苗红霞;孙佩光;张凯星;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不同贮藏温度下‘宝岛蕉’果实淀粉降解与乙烯释放量关系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07期
6 王凤兰;黄子锋;梁淑贞;庞学群;;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一品红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7 姜云北;陶乐仁;梅娜;;冷激处理对青椒生理及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5年06期
8 邱佳容;张良清;陈纯;林震山;王则金;;冷激处理对香蕉果实脂氧合酶和膜脂脂肪酸的影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J];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11期
9 郭峰;王毓宁;罗淑芬;孙玉东;李鹏霞;;1-MCP处理对采后红椒品质影响的多变量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年11期
10 邱佳容;王则金;张良清;林震山;;冷激处理对香蕉果实后熟及抗冷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旺金,季作梁;热处理减轻果实贮藏冷害的分子基础[J];生命科学;1998年05期
2 曾韶西,王以柔,李美如;不同胁迫预处理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期间膜保护系统的变化比较[J];Acta Botanica Sinica;1997年04期
3 叶陈亮,柯玉琴,陈伟;大白菜耐热性的生理研究*Ⅱ.叶片水分和蛋白质代谢与耐热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4 周毅,尤忠胜,俞越汉,张惟杰;化学药剂对唐菖蒲切花衰老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4年02期
5 黄晓钰,康德妹,季作梁;荔枝果实的冷藏适温与冷害[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6 李为为,黄邦彦;香蕉采后乙烯释放率和呼吸速率与后熟变化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8年01期
7 陈坤荣;文方德;胡琼玉;;香蕉后熟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02期
8 郭确,潘瑞炽;不同胁迫预处理对水稻幼苗抗冷性和抗旱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6年04期
9 徐荣江;顾文卯;高经成;彭昌明;董建国;李振国;;香蕉后熟过程中ACC含量的变化与乙烯生成的关系及低温对它们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04期
10 刘文燕;李振国;罗文华;金成忠;;乙烯利对香蕉、柑桔、柿子果实的催熟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裔;;试论中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与西方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宋继新;;2008年世界需要中国体育文化自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王冬冬;李泽群;;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自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宏伟;;中国体育文化特征及对外传播解读[J];新闻界;2010年06期
5 张建红;;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张国清;张勇;;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下的中国体育文化产业[J];云梦学刊;2013年04期
7 韩丹;;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J];福建体育科技;1989年02期
8 王德峰,,梁汉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新论──兼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等于中国封建体育文化”论者商榷[J];山东体育科技;1996年03期
9 史占格;王寒西;;中国文化中的体育精神[J];学术界;2013年S1期
10 张海涛;陈敏;;中国体育文化产业探微[J];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晓艳;;体育产业的发展应以体育文化为内核[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晓琳;;全球化背景下对构建和谐中国体育文化的审视[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岳游松;;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4 段红艳;徐法;;北京奥运理念与中国体育文化创新[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陆雯;;2008年奥运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吕晓亮;;北京2008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段红艳;徐法;;2008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对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新科;陈晴;田文林;;2008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冲击与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肖红;周小青;徐波;;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雪颖 邵帅;首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开幕[N];中国体育报;2011年
2 记者 曹_g;国内首支体育文化产业基金成立[N];中国体育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颖;“四重奏”升起领航之帆[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王静;吴静钰受聘“中国体育文化发展推广使者”[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柳霞邋贾宇;其争也君子[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黄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将走向世界[N];辽宁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田源;孤独的体育博物馆[N];市场报;2002年
8 宋继新;夺标是载体 育人是灵魂[N];人民日报;2007年
9 小园;金牌不能承载之重[N];市场报;2002年
10 孔维梅邋吕德民;依托齐文化 加快文化强区建设[N];淄博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岳游松;关于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晓宁;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中传统精神文化传承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亦武;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尹啸;中国体育文化外交的历史任务[D];吉林大学;2014年
5 苏华;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6 聂雪奎;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78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7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