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演变——从超量恢复学说到运动适应理论

发布时间:2018-10-21 09:00
【摘要】:人体的运动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提高?这是一个人们长期努力要回答的问题,也是自运动科学化训练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超量恢复"学说和"运动适应"理论是目前世界运动训练领域解释人体运动能力在训练中变化的经典。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问题,60年代发现肌糖原储备在力竭性运动后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雅克夫列夫将肌糖原超量恢复扩展到整个竞技训练的范围,提出了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学说。在20世纪50年代塞利提出的"应激-适应"理论影响下,"适应"从6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理论。之后,相继出现了"疲劳-适应模型""机能储备模型""改变-适应的时间动态模型"和"能力潜能元模型"等一系列试图揭示运动训练与运动能力增长之间关系、对运动能力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估的学说和理论。但是,鉴于运动能力构成和发展的复杂性和当前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局限性,迄今已有的各种模型还未能达到上述目标,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Abstract]:Why can the human body's movement ability be improved by exercise? This is a question that people have been trying hard to answer for a long time, and it is also the focus and hotspot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since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f sports. " The theory of overdose recovery and the theory of "sports adaptation" are the classics of the world sports training field to explain the change of human body's sports ability in the training at present.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human body movement. In the 1960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uscle glycogen reserve recovered in excess after exhaustive exercise. Yakovlev extended the excessive recovery of muscle glycogen to the whole range of athletic training, an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excessive recovery of sports train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ess-adaptation theory put forward by Celli in 1950s, adapt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c theory of sports training since 1960s. After that, a series of "fatigue adaptation model", "function reserve model", "time dynamic model of change-adaptation" and "ability potential metamodel" appear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training and sports ability growth. Theories and theories that predict and evaluate changes in athletic ability. However,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bility and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 being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the existing models have not been able 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 and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TY049)
【分类号】:G80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衍树;生物节奏与运动训练[J];德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曹景伟,夏祥鹤,鲍勇;“运动训练原则”体系新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曹亚琼;现阶段我国高校课余运动训练存在的隐患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4 马 仑,张俊青;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学建构的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5 肖林鹏,唐立慧;以运动员为本,促进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6期

6 ;运动训练与竞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03期

7 朱奇志;从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看高校运动训练[J];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8 方曙光;浅析学生运动训练中注意力的控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徐本力;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程天义;运动训练的仿真特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励建安;;运动训练与训练适应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周爱国;刘大庆;;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王晓春;;运动训练系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刘钦龙;刘大庆;;运动训练创新及其系统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吴卫兵;虞丽娟;陈佩杰;;运动训练机能监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刘欣然;;运动训练哲学研究的理论、视点及展望[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敬龙军;;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郭险峰;张大成;陶莉;;使用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承宜;朱玲;吴敏;李江华;;运动训练的健康促进作用[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沁芳;我省四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发展导报;2009年

2 记者 李林霞;4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山西日报;2009年

3 西安体育学院 刘玉金 整理 叶子;运动训练失衡论[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记者 邹弘毅;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拟落六枝老王山[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秉枢;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与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记者 谢苗枫 胡键 通讯员 廖翊华;体育术科考试细则出台[N];南方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范江怀;繁花硕果赖根深[N];解放军报;2002年

8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自成;教育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与职业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王雪蛮;全市体工会暨市十五届组委会一次会议召开[N];淄博日报;2009年

10 夏丹 赵巍巍;烟大烟师具有资格[N];烟台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超毅;运动训练科学化动力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刘钦龙;运动训练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吴贻刚;论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D];上海体育学院;1999年

4 吴明方;运动与诱导性共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红玲;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曹杰;美国肯塔基州大中小学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结合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赵岱昌;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合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爱国;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黄潇潇;基于战略管理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燕红;运动训练中确立身体健康原则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高佳;基于EEG的运动训练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晶晶;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Kalirin-7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6 杨九龙;我国跳水运动训练电子文档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王雅明;运动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8 曹雅娜;运动训练对胸髓损伤大鼠远端腰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9 窦凤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基于手机应用程序辅助式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陈帅;运动训练起始时间及强度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84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84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