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1 16:32
【摘要】:竞技健美操在竞技性比赛项目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从近几年我国取得的成绩来看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因此,对核心训练、专项技术进行研究,目的在于(1)对竞技健美操的专项技术有一个界定以及评价标准,真正诠释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有哪些基本技术构成。(2)对核心训练的构成以及每一种训练相对应的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归纳。(3)研究总结出与竞技健美操项目特点相结合的核心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力求通过训练后,探讨研究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影响的研究为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的提高方法和理论依据。。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选取20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先设定评价指标(核心部位力量的评价指标、核心部位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专项技术的评价指标)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对实实验对象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据研究探讨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的影响。最后,综合、归纳对本文得到的结论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和个人意见。研究结果(1)核心训练对弹动技术的影响:弹动技术主要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进行自然有控制的屈伸,核心训练有利于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同时,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和力量对弹动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自然的屈伸缓冲、肌肉的协调控制以及身体重心的平稳都有很大影响。第八周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弹动技术进行测试研究,数据显示表明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动技术影响有显著影响。(2)核心训练对身体平衡控制技术的影响:身体姿态、操化、难度完成对身体的平衡控制需求很大,核心力量和稳定性有利于控制身体姿态的自然挺拔,有控制清晰的操化动作的路线与轨迹,对难度是完成有控制的力度与幅度动作干净而流畅。八周对运动员身体的平衡控制技术进行测试。八周的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身体平衡控制技术有明显改善与提高。(3)核心训练对高空落地技术的影响:核心训练对高空落地技术的影响很大。在空中时,核心区域稳定性对空中姿态控制,防止身体倾斜、侧歪。落地时,需要腿部、核心区域的爆发力迅速落地成俯撑或接叉。相应的核心训练才能保证落地安全性、以及提高难度完成是质量。八周的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高空落地技术有明显改善与提高。(4)核心训练对转体技术的影响:转体技术是身体的轴面进行旋转,转体时要注意下肢驱赶上肢始终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通过核心训练对运动员的核心区域的骨盆、脊柱的控制能力增加躯干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运动是转体技术。八周的核心训练,通过实验组、对照组运动员转体技术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八周的核心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转体技术有明显改善与提高。(5)核心训练对核心部位力量、核心部位稳定性的影响:核心训练对核心部位力量、核心部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前后对核心部位是测试数据实验数据证明,八周的核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的核心部位的力量以及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改芹;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李国岳;中国女子竞技健美操技术状况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桑国强;我国竞技健美操专业化发展趋势之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4 王萍丽;竞技健美操教练员的创新思维[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荣丽;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音乐现状评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6 秦文明,王厚民;对提高高校竞技健美操水平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陈岳东;竞技健美操的美学构成因素新探[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路俊艳,郭孝平;我国竞技健美操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王晓;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10 杜家俊;王连睿;;析竞技健美操中运动员的表现力及其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莉;;从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看世界竞技健美操格局与我国的发展对策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江山;;江苏省竞技健美操教练员质量的调查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遵;;用新规则审视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何荣;孔宁宁;;竞技健美操表演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相银芝;汪康乐;;三维动画技术在竞技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的思考[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晓艳;;竞技健美操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杰;;我国竞技健美操组织管理现状的探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霓;刘无逸;于新凯;;天津工业大学竞技健美操队运动员身体现状调查报告[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姜桂萍;李旭龙;纪仲秋;;竞技健美操自由倒地类和屈体分腿类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姜桂萍;李佳荣;李旭龙;纪仲秋;;竞技健美操支撑类难度基础动作基本特征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健美操专修课女学生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竞技健美操 雕塑形体的活力之舞[N];河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谢漪珊;健美操:跳跃之中喜迎奥运[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向娜;我国健美操健儿实现突破[N];中国体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浩;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王智明;我国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及其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振华;江西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彤;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及发展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毛丽华;竞技健美操世界强国优势特征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4 曹琪;我国竞技健美操音乐选配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姚煜;竞技健美操在安徽省普通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新新;竞技健美操技术体系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慧敏;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区域发展态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远;河南省高等院校竞技健美操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姚华;竞技健美操锻炼对18名香港小学生身心指标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房景军;竞技健美操编排的中国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4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304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