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三论武术之打

发布时间:2018-11-11 18:35
【摘要】:无论在武术界还是其他社会各界,对武术之打既充满谈论的兴味,也怀有颇多难以解答的疑惑。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武术打之迷思进行释疑,对武术打之真相进行再诠解,对武术打之价值进行再认识。主要观点:1)人类的斗争本能,使得特别像武术之打这样一种外显、直接的斗争形式,可引发对其持久进行讨论的兴趣。而现代传媒与实战擂台的"联姻"和武术中的"非体育"因素与竞技擂台的"体育性"之间所存在的"规则盲区",使人们很难对武术之打做出唯一的且能得到众人认同的评判结果。2)对"练体"与"练用"的不同处理导致武术之打与他国武技之打的不同面貌,护具缺乏导致中国武术独特的"练用"方式,过于求巧的技击理念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技击制胜规律,这些原因造成了武术之打相对落后的现实。同时,护具缺乏既使武术得以创造出许多"作用于物"的绝技,很可能也是中国武术能够出现诸多"粘连型"技击方式的重要原因,也为武林故事围绕"招势"展开编创和演绎的无限可能提供了条件。3)人们对武术之打的价值"误读",源于对"效率"的过度追求,如果从人们对打的实际需求角度而言,武术之打虽不能说是最佳选择,却因其在打之追求上的独特性,不失为一个良佳选择。
[Abstract]:Both in martial arts and other social circles, martial arts play is full of interest, but also a lot of unanswered doubts. Through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yth of Wushu, reinterprets the truth of Wushu, and reunderstands the value of Wushu. The main poi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human instinct to fight makes a kind of explicit and direct form of struggle, such as martial arts, which can arouse the interest of the discussion on i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marriage" between the modern media and the actual combat arena and the "non-sports" factor in Wushu and the "sportsmanship" in the competitive arena are "rule blind areas".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make the only judgment on martial arts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many people. 2)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practicing" and "practicing" results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martial arts and other countries' martial arts. The lack of protective gear leads to the unique "practice" way of Chinese Wushu,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deviates from the law of winning by technical attack. These reasons lead to the reality that Wushu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fighting. At the same time, even if the lack of protective gear has enabled the martial arts to create a lot of "acting on things" stunts, it is very likely that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can also appear many "conglutination" skill attack way important reason. It also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unlimited possibility of creation and deduction of martial arts stories around "recruitment of potential". 3) the value of martial arts "misreading" stems from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efficiency", i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actual demand for fighting, Martial arts can not be said to be the best choice, but because of its unique pursuit, it is a good choice.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16CTY019)
【分类号】:G8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喻德桥;;唐豪武术学术思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刘文武;;论武术之打[J];中国体育科技;2016年04期

3 石华毕;;从“暴力消解”的视角看武术套路的理性生存——武术套路的另类解读[J];中国体育科技;2015年03期

4 梁勤超;李源;闫民;;论社会转型与武术发展方式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07期

5 魏际英,杨威;从茅鹏的“一元训练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刘宏伟,姜娟;武术传统训练相关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温力;从“兵枪”和“游枪”看武术与军事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8 温力;刀术和枪术的基本技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9 郝心莲;;形意拳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邢聪;吴瑛;项贤林;耿家先;赵小瑜;;腰伸肌疲劳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分析[J];体育科学;2017年07期

2 邢聪;吴瑛;项贤林;耿家先;赵小瑜;;运动导致腰部损伤之研究——机理·因素·特点·预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3 石岩;霍炫伊;;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体育科学;201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勇;浅谈武术中的气[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乔凤杰;传统武术的道与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佟岩,周滨;谈武术的价值、现状及未来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林家铭;;武术对传统戏曲、舞蹈艺术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5期

5 薛辉;;论中华传统武术的对立与统一[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8期

6 刘惠英;;从中泰争霸赛谈武术技击的继承与发展[J];体育世界;2006年12期

7 刘超;钱强;单敏;;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改造与创新[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3期

8 武建伟;刘伟;;传统之于现代——谈传统武术为何身陷囹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年08期

9 王丽娜;;从文化学角度探析武术与京剧之关系[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6期

10 陈光玖;;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武术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映海;;需求视角下武术与社会价值立锥两维互动模式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王美娟;牛爱军;;武术与京剧的艺术性[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戴国斌;;武术的身体:一项身体社会学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4 王林;;文化版图视野下的武术全球化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陈保磊;“武术拳操”为何受大学生青睐[N];中国体育报;2012年

2 徐莉;武术与酒文化的不解之缘[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高远;山西武术发展之殇[N];科学导报;2013年

4 主笔 本报记者 朱才威;中国武术是不是天下第一?[N];辽宁日报;2010年

5 记者 梁韶辉 耿辉;阚文聪:剑似舞凤 枪如游龙[N];河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卓越;找回传统精髓 迎接未来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勇;咏春拳典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何红亮;文学武术初探[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3 闫焕宝;武术电影对促进人们认知武术概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陈浒;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丁锟;道家文化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黄亚歌;武术学练过程中的“体悟”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魏孟飞;论传统武术修为中的体悟思维[D];河南大学;2015年

8 赵严;修心:从茶道到武术[D];河南大学;2015年

9 张志光;军事院校武术搏击课程内容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罗阳洲;武术进阶目标的阐释:由形体规制到形神并举[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325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325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