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向心结合离心训练对提高羽毛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4 09:47
【摘要】:力量素质是一切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肌肉发力的能力。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来说,力量素质主要体现在上、下肢肌肉的爆发力上。研究结果表明,离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各力量素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针对羽毛球相关的离心力量训练还很欠缺。本研究通过采用con-trex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对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不同速度的离心力量训练和测试,以通过所得到的数据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进行分析,寻求能够提高羽毛球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的有效方法为教练员制定力量素质训练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寻求受试者21人,且已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为快速组、慢速组以及不进行训练的对照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为期6周的向心结合离心力量训练。第一周和第六周对三组进行相关数据的测试记录。结合羽毛球项目特点采用5球4点摸边和立定跳远两项运动成绩来对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进行评估。实验结果如下:(1)6周训练后,向心结合慢速(600/s)离心力量训练快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慢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6周训练后,向心结合快速(向心结合慢速(2400/s)离心力量训练快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虽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慢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6周训练后,向心结合慢速(600/s)离心力量训练快速收缩组膝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慢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6周训练后,向心结合快速(2400/s)离心力量训练快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慢速收缩组髋关节伸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屈肌群与训练前相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5)6周训练后,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训练组5球四点摸边的成绩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立定跳远距离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6)6周训练后,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组5球四点摸边的成绩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距离与训练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如下:(1)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训练和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均能改善羽毛球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群。其中,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髋关节伸肌群最大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髋关节屈肌群最大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2)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训练和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均能改善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其中,向心结合慢速和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下最大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而屈肌群的提高则不明确。(3)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训练和向心结合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均能提高羽毛球运动员5球四点摸边和跳远成绩。快速组的提高优于慢速组的提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明旗;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紧张情绪的原因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0年06期

2 陈航,林学斌;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研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蔡巧红;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特点及其训练[J];体育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李卫国;对激发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年04期

5 李荣;紧张情绪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5期

6 郭义彪;;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7 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郭洁民;;情绪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6期

9 杜峥;;少儿羽毛球运动员启蒙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10 王万兴;;浅谈羽毛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J];科学时代;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勇民;赵聚奎;;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及其对成材过程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滔;魏源;吕长生;范毅方;;专业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基本行为特征[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叶浣钰;迟立忠;;信息量与认知风格对羽毛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准确性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勇;赵焕彬;;羽毛球运动员损伤及针对性体能训练[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路瑛丽;徐建方;张漓;冯连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汤杯赛机能状态的监测与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邓伟明;;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的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张健;王巍;杜爽;;疲劳前后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足踝部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8 姜涛;赵亚琼;张煜;周凯;张楚;刘新荣;;陕西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测定与评价[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9 孟庆川;陈周业;戴金彪;;世界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因达农的技战术特征研究[A];2013体育计算机应用论文集[C];2013年

10 傅维杰;;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浅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中共贵阳市委政策研究室挂职副主任 王杏飞;如何对待不完美的规则[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朱凯;规则碰撞道德 各方全是输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3 本报记者 邹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N];乐山日报;2005年

4 赵晶;立好规才能守好德[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宪祥;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台湾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标准[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钟建萍;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阮文德;越南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吴卫兵;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机能监控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宝;不同层次羽毛球运动员后场腾空杀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2 刘佳;组合力量训练对少儿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5年

3 赵波;不同气质类型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及实战效果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4 姜雨彤;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高远球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肌电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5 宋进德;儿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骨发育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6 陈立勋;羽毛球运动员正手搓、推、勾击球动作一致性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和志强;不同信息量下的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步法决策特征及训练效果[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刘兴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功能动作测试及矫正训练效果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9 孙伟;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突击步法特征比较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10 许欢;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运动预期能力的神经基础[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30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330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b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