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建构与干预策略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eraction theory, combined with health belief theory and self-efficacy theory, 878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5 scales of exercise behavior interaction, physical health belief, self-efficacy and spare time physical exerci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promoting adolescent exercise behavior and gives scientif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physic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ad three ex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security, system arrangement, sports cognition, parental influence, family support and lifestyle. The influence of 10 potential internal factors of community sports, sports culture and public opinion; (2)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nvironment,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health beliefs all have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adolescent exercise behavior. Further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strongest; (3)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n adolescent exercise behavior not only has direct effect, but also can produce intermediary effect through physical health belief and physical health belief 脳 self-efficacy. The amount of intermediary effect is larger than that of direct effect. (4) to intervene in the exercise behavior of teenagers, we should tak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c layer, family educ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layer an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innovation layer to carry on the systematic interven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From the micro point of view,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adolescents' physical health belief and self-efficac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创新研究”(12XTY004)
【分类号】:G8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大学生锻炼行为内涵及影响机制研究述评——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审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曹佃省;谢光荣;;健康行为程式模型阶段非连续性在青少年锻炼行为中的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亭;姜封庆;;女大学生锻炼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的生态学理论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06期
4 张裕;;锻炼行为对中学生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方敏;;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郑祥荣;;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转变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七城市为例[J];福建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7 谢戴西;;体质健康与锻炼行为研究新拓展:体质健康信念测量和锻炼行为机制研究[J];体育科研;2014年02期
8 李正中;郭志平;刘劲松;;城市居民锻炼行为阶段与心理因素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9 熊明生;周宗奎;;锻炼行为理论的评价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范旭东;秦春波;;锻炼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丽丽;毛志雄;;社区居民锻炼行为改变的心理因素及其结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翟一飞;沈如玲;;大学生对体育课程价值观与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徐丽丽;毛志雄;张一民;沈梦英;;国内锻炼行为改变领域跨理论模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廖八根;;养老院老年人锻炼行为的阶段分布与生存质量关系[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遵;;阳光体育背景下灾区中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及锻炼行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孙嘉谦;毛志雄;;目标冲突与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丁维维;毛志雄;王旭;;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机制及其对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杨铁林;;高校健身俱乐部会员入会动机对锻炼行为的预测作用[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业敏;毛志雄;高峰;;锻炼意向与行为关系:第三变量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郭志平;黄志剑;邵国华;;大学新生锻炼行为研究——TTM的应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晓东;中科院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文博;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自我认同和锻炼承诺的增值贡献[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万丽芳;武汉市城区瑜伽馆会员锻炼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风军;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3年
4 章青松;高职大学生锻炼意向到行为转变的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付新;大学生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姣;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7 霍方文;在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理论下的男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碧荣;体育教师领导行为对大学生运动自信和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晓瑜;减肥人群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量表的编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田晓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锻炼态度的中介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86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38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