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专业体育院校发展定位的思考--兼论体育院校的改革发展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runn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dispute about "body" and "teaching", which is not only a problem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but also a dynamic developmen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explored continuously.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founding of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mainly due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running a school since then, The running direction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impact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system (sports system) in the 1960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avor of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the dilemmas of major,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school-running power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dilu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type of college in the industry, is how to keep and strengthe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Is a major issue that we must think and plan: (1)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strategic layout, actively serve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2) to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elite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the reorientation of sports system functions; (3) to establish a sports discipline system with sports as the core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industry; (4)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 and emerging projects to contribute to the rich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ojects in China;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flect more important value and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from a great sports country to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基金】: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进程与改革”(项目编号:15ZDB147)
【分类号】:G8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米靖;;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J];体育与科学;2012年05期
2 杨桦,王广虎,霍红,孙淑惠;两个战略"的协调发展与体育院校的发展与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威;;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2期
2 王萍;;专业体育院校定位审视[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年10期
3 余绍;;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32期
4 李玉;;试论人文视野下的体育教育训练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22期
5 舒川;吴燕丹;;我国适应体育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6 陈庆伟;;我国体育学各学科博士生导师现状比较[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年04期
7 游茂林;石岩;;什么是体育社会心理学——基于20名中、外运动心理学家学术经验的考量[J];体育科学;2015年02期
8 曹秀玲;沈友青;江莎莎;;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9 常欢;;基于学科交叉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31期
10 陈庆伟;;我国体育学博士生导师科研绩效及个体相关因素评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作生;;我国体育概念的界定[J];体育学刊;2010年12期
2 方征;刘新华;;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田野;王清;李国平;张力为;;中国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2007)[J];体育科学;2007年04期
4 王晓东;;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逻辑起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卢元镇;;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J];体育科研;2006年04期
6 张岩;;体育学的结构论[J];体育与科学;2006年03期
7 武冬;;从学科的角度全面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学——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张岩;;体育学的性质论[J];体育与科学;2005年06期
9 李宗浩,苏连勇,叶家宝,肖林鹏;关于体育手段的讨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唐炎,宋会君;体育本质新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肖晴;陈云;谭华;;对华侨与体育研究的几点看法和建议[J];福建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2 陈少坚;谢军;林晓英;许建成;甘式光;;闽台体育文化交流新思路及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朱强;;体育慈善之初步研究[J];体育学刊;2007年02期
4 许奋奋;;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7期
5 王宪魁;姜大明;罗保铭;骆惠宁;刘敬民;苟利军;孙士彬;张平;滕卫平;陈晓光;赵雯;曹卫星;郑继伟;谢广祥;陈桦;谢茹;张岱梨;林木声;高峰;郑小明;郝远;姚爱兴;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改革创新: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做贡献——23个省区市领导论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6 徐瑞芳;李晓菊;;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7 方奇;文明华;;海西强区建设背景下两岸体育文化交流之展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8 孟文砚;鲍艳丽;;中英学校体育文化交流体验[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01期
9 于红霞;“省港杯”足球赛:粤港体育文化交流的新形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倪刚,丁树哲;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意义与作用之剖析[J];体育科研;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曹继红;王揖涛;茹秀英;胡移山;郑凯;刘晓茹;林勇虎;宛霞;张文健;来德淳;;论新中国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曹继红;王揖涛;茹秀英;胡移山;郑凯;刘晓茹;林勇虎;宛霞;张文健;来德淳;;论新中国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至刚;;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市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金卓;;论世博园中国外体育文化宣传策略[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肖秀显;陈华胜;;绿道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陶涛;孙婷婷;;海派体育文化发展与生活方式转变[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斌 丹东市体育局;立足全局抓体育[N];丹东日报;2008年
2 南宁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 谭道德;关于推进南宁体育发展繁荣的几点思考[N];南宁日报;2010年
3 ;2009福建体育亮点凸显[N];福建日报;2010年
4 ;体育惠民生 聚力建强省[N];陕西日报;2012年
5 通讯员 徐展 翟佩能 本报记者 刘敏;长风破浪已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N];中国体育报;2012年
6 兼职记者 王宏德;全国青少年齐聚太行展风采[N];中国体育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汤先营;体育文化交流的典范[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颂 王丹;体育搭建桥梁 赛事增进友谊[N];黑河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段磊;首府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绩喜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10 记者 阿荣 通讯员 张瑞青;呼市民生体育主打“一地区一品牌”[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绍平;以SWOT的视角探讨台湾运动观光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曹在理;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杨立春;黄山市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喜波;唐代体育文化之探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高选;西部体育文化的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金辉;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沈爽;中国朝鲜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李嘉明;微博体育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8 房大兴;呼和浩特地区体育赛事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9 雷海平;新浪微博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437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43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