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短距离游泳蹲踞式出发技术特征与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2019-04-25 10:21
【摘要】:通过对游泳运动员不同蹲踞式出发技术进行诊断和分析,探讨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在蹲踞式出发技术中的技术特点,探索专项训练方法。数据分析表明:采用后倾式出发的后倾组运动员,后倾式技术动作比较符合其技术发挥,但在出发反应时上仍然需要提高,而采用前倾式出发技术的前倾组运动员,前倾式技术制约了其成绩及水平的提高。在整体力量水平相对低于欧美运动员的情况下,后倾式出发方式更适合中国游泳运动员,但是需注意出发起跳器上出发技术的运用。出发技术需要良好的专项能力,技术训练必须与专项结合,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训练计划,经过3周的训练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有助于动作技术发挥的稳定性。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体能教研室;
【分类号】:G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允明;;蹲踞式起跑的训练[J];田径;2007年10期

2 楼丽琴;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实验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3 李广文;也谈蹲踞式起跑──与史作阳同志商榷[J];田径;1999年02期

4 周卫红;;蹲踞式起跑教学“一线二点法”[J];体育师友;1996年01期

5 王涛;关于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一点探索》的商榷[J];田径;2000年07期

6 栾敏学;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四个特征[J];田径;2000年12期

7 付明萍;;浅谈蹲踞式起跑[J];田径;2007年02期

8 姚安旭;;蹲踞式起跑教法小议[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9 刘文涛;“蹲踞式起跑”小史[J];体育文史;1988年03期

10 蓬伟俊;;蹲踞式起跑教学新议[J];体育教学;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明;;蹲踞式起跑过程中后起跑器角度的初步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闫琪;吕彬;贾伟;王明波;;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与稳定性训练效果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洪平;冯连世;宗丕芳;;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评定[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陆一帆;杨宇媚;贾蕾;原源;;优秀游泳运动员大赛机能状态的评价与准备[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陆一帆;;游泳运动员综合科技保障[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年红;;高原训练初期低压低氧对游泳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心理调控[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7 王磊;;江苏省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和相关肌力的关系[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高芸;阮恩茜;;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周黎明;方东生;陈本柱;;安徽省体工队游泳运动员夏训期间营养状况(摘要)[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10 许榕仙;谢炳林;林娜;雷富荣;林彬;;儿少游泳运动员膳食营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蓓;蹲踞起跑众人笑 一举夺冠天下惊[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超;游泳运动员吃啥游得快[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霞;科技为奥运会“保驾护航”[N];科技日报;2012年

4 段心鑫;奥运极限突破凝结智慧结晶[N];中国工业报;2008年

5 记者 任朝亮 廖靖文 通讯员 祝俊业 镇一 何丽平 刘雷英;一艘渔舟 演绎岭南奋进神韵[N];广州日报;2010年

6 华凌;向着金牌游去[N];科技日报;2008年

7 方陵生 编译;奥运背后的科学家们[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邱登科;新科技将助更多游泳记录刷新[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王向娜邋黄心豪;王建国:长跑制约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谭嘉;水里乾坤知多少[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训练的个性化需求与组织方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吴小彬;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姚旭霞;我国14-17岁优秀女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王冬月;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及若干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仰红慧;蛙泳技术及对阻力推进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

6 黄文聪;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亮亮;蹲踞式起跑的运动解析和后起跑器角度的实验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诚刚;高校学生游泳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技术诊断与教学方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3 蒋臣东;新型游泳出发台上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4 廖桃玲;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专项化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方银;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放;浙江省优秀游泳运动员退役原因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7 李祥;山西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伤病调查与分析[D];中北大学;2013年

8 李超奇;河南省游泳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段文君;上海交通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学训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冯甜;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倦怠的成因与恢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65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465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