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6 07:49
【摘要】:对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进行标准培训,可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技术培训时,需要对高强度训练下运动员机体对训练量的适应度进行计算,给出单位时间内最大训练强度刺激下的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对打球技术的影响,但是传统方法利用糙集理论对影响乒乓球训练下运动员技术的多种因素进行属性约简,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但是不能计算运动员机体对训练量的适应度进行计算,无法分析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对打球技术的影响,降低了标准技术培训效果。提出基于因子分析理论的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先融合于因子分析理论获取乒乓球训练准备期间运动员技术状态变量集合,得到运动员在不同强度训练下注意力和动机2个指标存在的特点,获取在大负荷训练状态下运动员产生疲劳、厌倦训练等过度训练的技术反应,计算出运动员技术刺激反应敏感性因素,计算出高强度对抗下运动员机体对训练量的适应度,给出单位时间内最大训练强度刺激下的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对打球技术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组建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模型能够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standard training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When carrying out technical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alculate the fitness of athletes to training under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and giv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function and fatigue on play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maximum training intensity per unit time.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 uses rough set theory to reduce the attributes of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kill of table tennis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standard training model of playing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However, the fitness of athletes to training can not be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athletes' physical function and fatigue on playing skills can not be analyzed, which reduces the training effect of standard techniques. A technical standard training model for table tennis player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theory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technical state variables of athlete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able tennis training are obtained by combining factor analysis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tion and motivation of athletes under different intensity training are obtained. the technical responses of excessive training such as fatigue and boredom of athletes under heavy load training are obtained, and the sensitive factors of athletes' technical stimulation response are calculated. The fitness of athletes to training under high intensity confrontati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function and fatigue on playing skills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maximum training intensity per unit time is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is, a standard training model for table tennis players i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ining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体育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分类号】:G8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焦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3期

2 徐绍敏;浅谈儿少乒乓球运动员的启蒙训练与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于庆川,刘笑舫,周哲;情绪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南都学坛;2001年03期

4 刘欣华,刘旭华;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肖紫燕;对湖北省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各种打法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吴涛;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喻晶;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调控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亢晋勇,柴志铭;论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9 陈华建;;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阶段训练的几点看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04期

10 刘欣华;吴文侃;刘旭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於竞;;关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状况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周百之;张丽珠;沈爱如;;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某些心理机能的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3 钟霞;;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空间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肖丹丹;苏丕仁;;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三维力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李安民;张玉慧;;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判断发球旋转过程中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熊志超;;乒乓球运动员以弱胜强案例心理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赵军南;魏然;;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发抢段的技战术诊断[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海辉;刘雅玲;;浅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从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及心理素养谈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赵世勇;喻晶;;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媛;苏丕仁;蔡学玲;;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庆达;“拉弧圈球”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原型[N];中国集邮报;2013年

2 黄满通;三大亮点[N];中国集邮报;2013年

3 通讯员 常宣;市政府表彰奖励王皓[N];长春日报;2008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自觉践行“人文奥运”的理念[N];光明日报;2008年

5 符信;混泳乒团夺金 粤将再立新功[N];南方日报;2008年

6 李春耕;省体育局:抓住“促”字出成果[N];山西日报;2005年

7 赵光军 本报记者 梁耀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昨日开幕[N];绵阳日报;2014年

8 记者 汤一原;十二届全运会北京团成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刘小明;欧洲选手为何惨败[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雷震宇;大庆体育刷新二十五年纪录[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周亢亢;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在中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3 施之皓;基于比分的我国顶级乒乓球运动员赛中心理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李今亮;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徐立彬;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6 孙葆刚;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现状与评价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厉彦虎;乒乓球运动员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与运动特点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王丽岩;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特征及中枢加工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9 李擎;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训练效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质、临场应对和失败应对方式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云煜韬;中国四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技战术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5年

3 程韵枫;中国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万莹莹;中国乒乓球学院部分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肌电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5 王晓斐;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与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罗婉玲;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朱雨玲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李元庆;中外世界顶尖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对比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8 周一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上手技术对得分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游斌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马龙技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0 许兴月;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许昕的技战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06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06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