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上海市宝山区成年人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和静态平衡能力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8 03:03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成年人不同类型体力活动水平和静态平衡能力在2010年、2014年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体力活动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参加2010年(1572名)和2014年(1608名)上海市宝山区国民体质监测的成年人共3180名。采用国民体质调查问卷和闭眼单脚站立方法测试受试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和静态平衡能力。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进行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检验。研究结果:1.体力活动:(1)2014年男性交通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较2010年有降低趋势;女性交通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有升高趋势。2010年和2014年男女职业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分别为6268.86MET*Min/周、5383.42 MET*Min/周、6702.28MET*Min/周、5692.92 MET*Min/周。男性职业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要高于女性,2014年男性30-39岁年龄组职业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明显降低,女性50-59岁年龄组职业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较2010年明显降低,且较其他年龄组有降低趋势。(2)2010年和2014年男女家务体力活动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女性要明显多于男性(p0.01),2014年与2010年相比有升高趋势。(3)2010年和2014年男女体育锻炼能量消耗分别为786.13 MET*Min/周、590.28 MET*Min/周、1293.81 MET*Min/周、1311.28MET*Min/周。在20-39岁年龄段之间,男性体育锻炼能量消耗高于女性,在40-59岁年龄段女性体育锻炼能量消耗高于男性。2014年男女闲暇静态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较2010年明显增多,且2014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4)2010年和2014年男女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分别为10806.42 MET*Min/周、10481.66 MET*Min/周、11418.19 MET*Min/周、11743.52 MET*Min/周。2014年男性50-59岁年龄组、女性20-29岁年龄组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明显高于2010年(p0.01)。2.静态平衡能力:2010年和2014年男、女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分别为24.02s、22.56s、31.42s、22.50s。男、女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2014年男性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明显高于2010年(p0.01),且高于2014年女性(p0.01)。2014年女性50-59岁年龄段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2010年同年龄段。但是20-29岁年龄段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较2010年有下降的趋势。3.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静态平衡能力(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的相关性:闭眼单脚站立时间与闲暇体育锻炼能量消耗呈正相关,且有显著性差异;与交通体力活动、职业体力活动呈负相关且有显著性差异。按年份和性别进行分层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仍与2010年男、女性闲暇体育锻炼呈正相关,但与2014年女性闲暇体育锻炼呈负相关,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与建议:1.2014年与2010年相比,上海市宝山区成年人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变化不明显,工作相关体力活动仍然是总体力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能量消耗明显增多但占总体力活动的比例仍然较低。从2010年到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成年人体力活动模式变化不明显,男性职业相关体力活动多于女性,女性家务相关体力活动多于男性。2014年女性40岁以后体育锻炼明显增加。2.2014年与2010年相比,男性静态平衡能力明显提高,女性50-59岁年龄组静态平衡能力明显升高。2014年男性的静态平衡能力明显好于女性。3.体育锻炼与静态平衡能力呈正相关,而交通、职业、家务等体力活动与静态平衡能力呈负相关。表明交通、职业、家务体力活动并不能完全代替体育锻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4.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务、交通、职业相关体力活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由此建议,成年人应定期通过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来延缓年龄增长导致的平衡能力下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4.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宏;杨卫东;刘志民;陆阿明;高凤明;吴明方;顾季青;;国家公务员体力活动与健康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年01期

2 王香生;黄雅君;;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及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8年06期

3 朱卫红;盛蕾;李森;许浩;徐中华;汤强;;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情况调查[J];体育与科学;2008年05期

4 韩萍;蔡文伟;周云;;简述国外体力活动指南[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2期

5 张鹏;;体力活动与中老年人功能健康[J];体育科研;2011年01期

6 姚凯峰;孙飙;;国内外体力活动研究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超;陈佩杰;;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8 刘承吉;张志超;李森;曹磊;;江苏省三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洪丹;;长春市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研究[J];才智;2012年29期

10 常华军;;体力活动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娜;张波;黄莉莉;许颖;周晓星;卓淑雨;苏宜香;;广州市40~65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与血脂水平的关系[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孙丽娜;张波;黄莉莉;许颖;周晓星;卓淑雨;苏宜香;;广州市40~65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与血脂水平的关系[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冠生;栾德春;胡小琪;崔朝辉;刘爱玲;李艳平;杨晓光;;中国居民体力活动现状[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八期):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专题[C];2006年

4 吴]};明鑫;;在校与假期(在家)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下大学生体力活动状况研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5 黄晖明;许浩;李森;;江苏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刘爱玲;马冠生;;小学生体力活动问卷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验证[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黄雅君;王香生;;香港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评价:问卷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戴剑松;孙飙;王正伦;;大学生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余丹;曾果;李鸣;毛德倩;黄承钰;朴建华;郭宏霞;程改平;彭敏;;中国南方中青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6期[C];2010年

10 郑陆;崔玉鹏;叶鸣;陈晓红;周志雄;王智强;王超;王永升;李荀;;绝经后女性体力活动特征及其与骨量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蒋明 袁文魁;武汉大学专家建议:女大学生要多参加体力活动[N];科技日报;2007年

2 黄仁发 教授;体力活动效应[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张昊;体力活动不足成重要健康隐患[N];健康报;2009年

4 翟凤英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翰林;体力活动到底能不能延长人类寿命(三)[N];科技日报;2005年

6 新网;老年人运动处方[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唐振兴 记者 徐京;老人体力活动有指导[N];中国老年报;2003年

8 李洋 傅华;静态生活方式——青壮年的潜在健康危险[N];文汇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翰林;体力活动到底能不能延长人类寿命(一)[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翰林;体力活动到底能不能延长人类寿命(二)[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菲;中英两国护士体力活动与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徐畅;体力活动对绝经后妇女的执行功能影响特点及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3 周誉;中年人群心肺耐力、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相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何晓龙;影响儿童青少年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5 苏浩;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背景人群运动心血管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李洋;上海社区居民体力活动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艳;中年女性体力活动与端粒体的相关性及“万步行”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8 王超;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推荐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9 向剑锋;大学生体力活动监测中运动传感器能耗预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朱琳;11-14岁青春期少年常见体力活动能耗测量的方法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萍;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志军;温州市区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温州大学;2015年

3 郜苗;上海市部分小学生休闲体力活动的父母亲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李相元;简阳市中小学教师体力活动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5 王东东;周口师范学院教师体力活动现状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6 滕津汝;南京市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人群日常身体活动和膳食状况的联合调查[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7 陈斌;苏州地区初中生体力活动与体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8 张涵彬;父母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及认知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9 路飞扬;传感器结合问卷对南体幼儿园儿童体力活动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10 洪飙;小学生体力活动、执行功能与社会能力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3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43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