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化治理
发布时间:2019-11-12 04:45
【摘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面。与已有研究假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微观社会环境具有高度同质性不同,本文将搭便车理论与农村区域差异理论相结合建立分析框架,针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决策缺乏民意需求表达机制以及供给方式科层化和项目化等缺陷,建构了南方、北方和中部地区农村差异化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许毓成;农村宗族与农村体育关系初探[J];体育学刊;2003年04期
3 傅砚农;“文革”中“知青”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及其原因[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10期
4 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5 田标;建国初期江苏农村体育艰难起步的阶段性及原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曾理,邓跃宁,刘仁健,李培文;试论农村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刘e,
本文编号:2559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5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