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生态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27 18:45
【摘要】: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所在,训练生态直接影响着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对比法,对影响安徽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结果:1)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生态是由运动训练主体各生态因子与自然、社会因子交互作用,从而产生物质、能量、信息流动,形成闭合式生态网络;2)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是后备人才培养生态的外环境,外部因子的变化可引发外因性失衡或系统再平衡;3)外因性失衡进而导致内因失衡是安徽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滞后的主因所在。建议:1)优化政治、经济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激励机制;2)改善系统内部生态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激发主体的积极性;3)优化训练环境的外部因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建倦;;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德国足协促进青少年人才发展计划剖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1期

2 马永红;孙延昭;韩志勇;张兵兵;;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丁永玺;佟强;梁秀欢;;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史庆磊;王晖;;对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因素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7期

5 王刚,肖幼林;关于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陶于;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9期

7 周洪珍;陆明辉;;影响广东省跳水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J];体育学刊;2005年06期

8 高石政;王敬英;;转型时期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2期

9 周洪珍;刘庆山;;2008年奥运会跳水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2期

10 梁波;;辽宁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架构[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慨;杨华;;对田径后备人才发展与对策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李宏强;杨勤燕;霍智能;;兰州六中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实践和思考[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松岩;郑超勇;;我国女足青少年梯队培养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张莹;谢慧松;管连军;;近十年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袁吉;刘家生;于清;闫枫;袁雷;华景梅;;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代坤;钟秉枢;丁红娜;;职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教体社结合”模式探索[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陶于;;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袁伟男;;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吴有凯;曹秀端;;“学校参与培养”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机制的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10 刘爱杰;;论竞技体育结构失衡与后备人才培养[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薛惠娟;民革省委探索高校后备人才培养长效机制[N];河北日报;2014年

2 记者 钱钢;我市启动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N];镇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杨世智;我省首届金融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启动[N];甘肃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待破局[N];太原日报;2007年

5 邹丽;抓时机施好肥育新苗[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思彤;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任重道远[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凯旋;天津助力我国西部足球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通讯员 赣组文;专家纵论农村后备人才培养[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推进农村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转型[N];新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叶珠峰;郭建军:望后备人才培养树立榜样[N];中国体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卫华;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王宁;我国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灵;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豪;河南省男子竟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安洪艳;山东省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于青禾;北京市男子竞技排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5 吴尽;我国男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张英华;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7 王妍茹;陕西省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8 李萍;我国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9 王亚飞;竞技体育转型视域下天津市三大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年

10 孙丙霞;山东、云南两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3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73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