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6-2017中国排球联赛湖北男排小组赛一攻系统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2:11
【摘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男排有“小国家队”之称,傲视甲A,威震排坛。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男排联赛走向职业化后,湖北男排渐渐人才青黄不接,队伍断层,成绩下滑严重,全国联赛中湖北男排总是为保级而苦苦挣扎。2016年湖北男排时隔七年重返甲A联赛,但经过两个阶段的比赛后,不得不进入保级战。虽然进入保级战,但本赛季湖北男排的表现仍可圈可点,先后在客场江苏拿下一场胜利并在主场战胜本赛季季军四川男排,最后只因积分落后江苏男排1分而未能进入八强。一攻即接发球进攻,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让一攻的重要性上升到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结果。一攻系统包含接发球、二传分配球、攻手扣球。本文以2016—2017年中国排球联赛湖北男排小组赛10场比赛的一攻系统效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男排10场比赛中自身和对手的一攻系统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从接发球效果、二传分配球的选择和效果、扣球效果三个环节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湖北男排队伍较年轻,大赛经验较少,没有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在场上坐镇。专业队梯队建设要健全合理,保证人才的输送途径;2、湖北男排平均身高低于比赛对手,扣球高度与拦网高度没有明显优势,主要原因是人才选拔大多来自外省或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借调。今后在梯队建设过程中,运动员选材要考虑到排球项目的特殊性;3、湖北男排接发球失误率高于比赛对手,让对手轻松得分,同时影响球队士气;接发球有效率普遍低于比赛对手,不稳定的接发球导致湖北男排战术攻优势无法最大限度发挥,经验不足和高度的不占优采取强攻和推攻,增大了一攻难度,给对手轻松防守反击机会;4、二传分配球较为合理,有效接发球更多的分配给了得分率最高的战术攻,接发球效果一般时,二传信任的攻手比较单一,容易被对手提前预判,还需提高传球的隐蔽性;5、一攻得分率相对较低。战术攻是一攻得分手段中得分率最高的打法,对战术攻失误次数控制不够,湖北男排强攻得分率相对较低,后排攻打法相比其他球队较多,关键时刻扣球队员比较集中到一至两名球员身上,对运动员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调整球强攻失误率相对较高;
【图文】:

场上位置,运动队,运动员,男排


图 2-1 各运动队扣球高度 350cm 以上运动员人数及场上位置是排球比赛中最积极、有效的进攻手段之一,,通过个人能力或队友的。扣球高度越高进攻选择更多,居高临下避开对方的拦防,使对方难。在激烈的网上对抗中,扣球是攻防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胜负的球高度 343.29,低于上海、江苏和八一男排。上海男排扣球高度 346 3.57cm,扣球高度差异性检验显示 P=0.477 >0.05,差异不显著;河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汉祥;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湖北男排成绩不佳的原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范克全,姜建民;对湖北男排参加“八运会”预赛的回顾与决赛的展望[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03期

3 ;全国男子排球联赛(2003-2004)湖北省男子排球俱乐部[J];中国排球;2003年05期

4 史友宽;从全国联赛看排球市场[J];中国排球;2004年02期

5 苏凤;黄令洋;;湖北男排进攻效果的技术统计——以2013-2014中国男排联赛(挑战赛)为例[J];才智;2013年12期

6 范克全,姜建民;湖北男排在’96—’97全国甲级排球联赛中的得权与得分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屈东华;史友宽;;全国排球联赛部分俱乐部主场经营状况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8 ;一夜成名张仁江[J];中国排球;1995年02期

9 杨玛t ;横看成岭侧成峰──’97─98全国排球联赛综述[J];中国排球;1998年02期

10 ;湖北红金龙男排俱乐部[J];中国排球;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熊源;强强争霸会当迎难而上[N];湖北日报;2005年

2 洪钢;找一条适合排球发展的路[N];中国体育报;2004年

3 苏畅;男排联赛B组重重谜团[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苏畅;全国排球联赛要变脸[N];中国体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圣杰;2016-2017中国排球联赛湖北男排小组赛一攻系统效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2 汪俊峰;湖北省男排弹跳素质训练过程数字监控系统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99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99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