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有氧及抗阻运动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骼肌肌肉因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7 09:54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有氧+抗阻运动)对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萎缩恢复及肌肉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骼肌萎缩及恢复与肌肉因子的潜在关联。方法:8周龄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n=16)和悬吊组T(n=40)。C组随机分空白对照组C1(n=8)和安静对照组C2(n=8)。采用尾部悬吊系统(TSS)对T组进行2周尾部悬吊实验。尾部悬吊2周后,T组随机分为T1(悬吊组1)、CT(恢复组)、A(有氧运动)、R(抗阻运动)和AR(有氧+抗阻运动)组,每组8只。A、AR、R组继续进行2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抗阻运动训练。尾部悬吊实验2周后,检测C1、T1组大鼠的体重及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湿重。运动训练2周后,检测C2、CT、A、AR和R组大鼠的体重及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湿重。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面积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中MURF1、PGC-1α和FNDC5的蛋白表达。结果:(1)T1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质量分别减少28.6%(P0.05)和25.8%(P0.01)。运动干预2周后,各组大鼠体重及骨骼肌湿重恢复至正常水平。(2)T1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缩小20.5%(P0.01)和25.2%(P0.05)。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组骨骼肌组肌纤维显著增大(P0.01),抗阻运动对腓肠肌萎缩改善效果显著(P0.05)。(3)T1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MURF1蛋白表达量与C组比显著上升(P0.01)。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组骨骼肌MURF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组(P0.05),抗阻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的MURF1减少最为显著(P0.01)。(4)T1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PGC-1α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PGC-1α含量超过C组水平(P0.01);与CT组比,运动组骨骼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5)T1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FNDC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运动干预2周后,运动组骨骼肌FNDC5含量均超过C组水平(P0.01)。与CT组相比,运动组骨骼肌FNDC5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AR组大鼠比目鱼肌FNDC5/Irisin含量非常显著大于A组(P0.01)。结论:(1)尾部悬吊2周,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产生明显萎缩,比目鱼肌萎缩更为明显,这可能与MURF1表达增多有关。(2)2周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萎缩,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对改善骨骼肌萎缩作用更为显著。运动改善骨骼肌肌萎缩可能是通过FNDC5/Irisin来进行调控,其中PGC-1α参与了这个过程。
【图文】:

技术路线图,联合运动,尾部悬吊,肌肉


中心脏、脂肪、脑等组织器官 Irisin 的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肥胖、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进行整合研究有实际意义。1.2 研究内容(1)探讨尾部悬吊 2 周情况下大鼠骨骼肌肌纤维面积、MURF1 和肌肉因子含量的变化。(2)研究有氧、抗阻以及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尾部悬吊 2 周大鼠骨骼肌肌纤维面积、MURF1 和肌肉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多种形式运动影响 PGC1-α及 FNDC5的变化规律。(3)初步探讨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以及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肌萎缩与恢复的潜在关联。1.3 技术路线

示意图,肌肉,因子,器官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与肌肉因子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和内分泌器官[42]。蛋白组学发现,来胞能够合成众多的可分泌蛋白。其中人的骨骼肌能合成大约 25的骨骼肌能够合成 600 种之多的蛋白。这些有哺乳动物骨骼肌过内分泌、自分泌及旁分泌等形式发挥功能[43]。骨骼肌细胞能肉因子(myokines)。肌肉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对骨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调节,并且通过血流运输的方式参与调节能(如图 2)。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顺萍;王凯;徐亚伟;;肌肉因子irisin在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5期

2 王灵战;王立群;孟壮志;王晓平;张丽伟;李迪;刘明晶;;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总数、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年龄相关的变化[J];解剖学报;2015年05期

3 周誉;王正珍;;静坐少动与心血管风险因素[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4 贺晓玉;;运动对肌肉因子Irisin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5 贺强;漆正堂;丁树哲;;骨骼肌的内分泌功能与运动代谢适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6 林文;吴菊花;鞠丽丽;翁锡全;徐国琴;;转录共激活分子PGC-1α与肥胖者减体重研究现状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陈彩珍;卢健;季浏;;不同运动方式对小鼠骨骼肌肌萎缩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周伟;陈俊;;运动与PGC-1α依赖性肌肉因子鸢尾素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年07期

9 罗立杰;张靓;;新的肌肉因子:Irisin[J];生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10 李莉;杨明浩;刘红菊;张鹏;李景龙;王璐;范明;陈晓萍;;去负荷肌萎缩对小鼠后肢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602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02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