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SE模式”对大学生啦啦操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3:23
【摘要】: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又称“SE模式”,是由美国学者Siedentop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SE模式”的提出与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SE模式”运用到啦啦操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构建了“SE模式”在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方案。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普通高校啦啦操“SE模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构、教学实施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六个方面,通过这六个方面完成了“SE模式”在啦啦操中的构建。2.我国普通高校啦啦操“SE模式”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教学内容包括“SE模式”学习、专项技战术学习、啦啦操竞赛、啦啦操裁判评分规则、角色扮演与职责担当;教学方法采用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法。3.教学过程结构包括赛季日程和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包括课堂组织策略、合理分组策略、公平竞争策略、角色担当策略和制定比赛策略;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4.通过“SE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发现学生运动中内部动机中兴趣/乐趣、努力/重要性、主观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显著(p0.05);大学生总体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的三个一级维度学习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差异均显著。5.在啦啦操教学中,“SE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认知的三个二级维度与情感体验的两个二级维度差异均显著,学生行为意向的四个二级维度积极性、主动性、计划性和克服困难差异均显著(p0.05)。6.在啦啦操教学中,“SE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学生花球总成绩、技巧总成绩差异均显著(p0.05);动作的准确性、熟练性、力度和一致性差异均显著(p0.05);动作的优美性、表现力和总体印象差异均显著(p0.05)。
【图文】:

内容构建,技术风格,激情,综合体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以该模式的的运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1.4 啦啦操运动的特征通过对啦啦操项目进行分析及专家访谈,得出其运动的特征主要从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精神两方面入手,并对这两方面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最终完成啦啦操运动特征内容的构建。详细内容见图 5-1。

运动教育,构建方案,模式,教学目标


图 5-2 运动教育模式在啦啦操中的构建方案5.3.1 教学目标确立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将 “SE 模用到啦啦操教学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图 5-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3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石莉;;浅析啦啦操教学中的表象训练[J];学子(理论版);2015年21期

2 马焱;丁斌;李霞;王海燕;张家铭;;啦啦操课程实施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14期

3 张慧;李航;;高校啦啦操“微课翻转课堂”的发展趋势及作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5年06期

4 熊米娜;;啦啦操教学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弹性的积极效应——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年02期

5 刁维国;;当代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6 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7 罗英梅;李国新;;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8 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06期

9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艳;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宁;“SE模式”影响大学生学习风格及其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光军;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4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24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