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女子200米蝶泳两次臂换气技术分析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0-04-12 20:14
【摘要】:换气技术是蝶泳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技术的合理与否对于其它动作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但遗憾的是换气技术恰好是理论研究中一直被忽视甚至被忽略的技术,世界优秀女子200米蝶泳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何种换气技术,技术特点如何,有哪些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目前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国内优秀女子200米蝶泳运动员焦刘洋、刘子歌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她们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来分析其两次臂换气技术的运用情况,总结我国优秀女子200米蝶泳选手在比赛中两次臂换气技术的运用现状及特点,归纳影响两次臂换气技术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指导我国女子蝶泳运动员今后的训练,为进一步改善该项技术、提高竞技水平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世界优秀女子200米蝶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划臂换气技术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一次划臂一次吸气,再次划臂不吸气,但也有显著差异。2、焦刘洋途中游全程中皆采用相同的划臂换气技术,即两次划臂动作一次呼吸技术(即两次臂换气技术);刘子歌是一个划臂动作一个呼吸然后再加两个划臂动作一个呼吸,这也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划臂换气技术。3、两次臂换气技术的身体位置不会很高,既有助于降低前进过程中的动作幅度,能更有效地保持身体平衡,又节能,效率高;并且,运动员在完成第二个划臂动作时会更加轻松,有助于更好的节省体力。4、由于两次臂换气技术憋气时间过长而容易导致酸性物质堆积并造成肌肉疲劳,是蝶泳两次臂换气技术的劣势所在。5、蝶泳两次臂换气技术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动作周期与呼吸的配合节奏、换气时选手身体仰角的大小及换气时机三个方面。
【图文】:
员在水中的表现和成绩,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在提高游进速度的情况下,还要兼顾降维持或者降低运动员外形姿态阻力对运动员的影响。由于蝶泳运动员的身体形状与身体姿势随着动作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面蝶泳运动员更要注意的是降低垂直方面的空间利用,也就是减少身体上下波动的振幅,避免过大的身体上下起伏以至于身体倾斜的角度,造成更大的受压面积国内外学者曾经对海豚、鱼及优秀蝶泳运动员在游进中的波动情况进行过研究,指出其共同特点就是在水中的波浪式身体姿势频率低且振幅小。两次臂换气技术的换气角度直接影响到身体的波动,因为换气时所造成的身体倾角其外形姿态阻力比身体水平时的外形姿态阻力更大。Cappaert 等(1996)曾经对蝶泳换气角度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指出一般水平的蝶泳选手与高水平蝶泳选手在划臂换气的角度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换气时扬头太高会阻碍身体延续波浪,一般水平的选手在两次臂换气时的身体仰角(即矢状面上运动员身体躯干与水平轴的夹角)平均为 50.1°(如下图 4.1 左侧所示,1θ ),而优秀蝶泳选手两次臂换气时的身体仰角更小,,平均只有 32.8°,即2θ[43]。因此在两次臂换气时必须要控制好身体的仰角,尽力保持低身位出水,将身体的波动频率降低,头部和肩关节的上扬角度减少以更好的降低振幅。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61.14
【图文】:
员在水中的表现和成绩,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在提高游进速度的情况下,还要兼顾降维持或者降低运动员外形姿态阻力对运动员的影响。由于蝶泳运动员的身体形状与身体姿势随着动作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面蝶泳运动员更要注意的是降低垂直方面的空间利用,也就是减少身体上下波动的振幅,避免过大的身体上下起伏以至于身体倾斜的角度,造成更大的受压面积国内外学者曾经对海豚、鱼及优秀蝶泳运动员在游进中的波动情况进行过研究,指出其共同特点就是在水中的波浪式身体姿势频率低且振幅小。两次臂换气技术的换气角度直接影响到身体的波动,因为换气时所造成的身体倾角其外形姿态阻力比身体水平时的外形姿态阻力更大。Cappaert 等(1996)曾经对蝶泳换气角度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指出一般水平的蝶泳选手与高水平蝶泳选手在划臂换气的角度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换气时扬头太高会阻碍身体延续波浪,一般水平的选手在两次臂换气时的身体仰角(即矢状面上运动员身体躯干与水平轴的夹角)平均为 50.1°(如下图 4.1 左侧所示,1θ ),而优秀蝶泳选手两次臂换气时的身体仰角更小,,平均只有 32.8°,即2θ[43]。因此在两次臂换气时必须要控制好身体的仰角,尽力保持低身位出水,将身体的波动频率降低,头部和肩关节的上扬角度减少以更好的降低振幅。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6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懿卓;;男子蝶泳运动员不同划频技术上肢肌肉肌电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34期
2 宋耀伟;;上肢滑轮拉力蝶泳动作生物力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5年06期
3 高捷;陶e
本文编号:2625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2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