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4 12:15
【摘要】:标枪是以技术为核心,速度较快的投掷项目。因器械的特点,确立了肩上出枪,沿标枪纵轴用力,快速鞭打的基本动作形式。2018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中国名将吕会会以66.85米的成绩创造赛会记录,夺得冠军。2014年,辽宁省标枪名将赵庆刚在仁川亚运会上凯旋而归,并创造全国纪录及亚洲记录。笔者认为,运动员们获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离不开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突破,更离不开各基层单位对田径后备人才的长期关注与培养。少年时期(14-15岁)是标枪选材的重点选拔阶段,也是技术成型、成绩提高的关键期。鉴于此,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应结合身心发育特征,有的放矢,打好技术基础。本文以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为契机,在比赛现场拍摄,主要采用录像解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研讨少年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目的一,探寻少年运动员技术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高对少年标枪运动员技术层面上的深入认识;目的二,通过少年运动员测试的数据与投掷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测试数据与成绩之间的外显关系,为后备人才的训练和选拔做一定参考借鉴;目的三,本文分析出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少年标枪运动的发展。研究结论:1.少年运动员右、左脚着地瞬间,躯干后倾角度变化适宜,髋轴超越肩轴的效果合理,延长了用力距离,具备身体“超越器械”的能力。2.最后用力阶段,少年运动员右、左脚着地,身体重心速度下降过于明显,右脚着地不积极,衔接不连贯,左腿插入没有达到“低、平、快”的技术要求。3.最后用力左脚着地瞬间,少年运动员左膝角度较小,制动和支撑效果不佳;出手瞬间,左腿蹬伸能力不足,影响投掷成绩。4.单支撑时间上,少年运动员右脚着地时间过长,交叉步与最后用力衔接不顺畅,蹬伸到缓冲的过渡能力相对薄弱。5.出手瞬间,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与投掷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体重、克托莱指数与投掷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助跑投小球与标枪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图文】:

框架图,框架,标枪


2.2.2 专家访谈法前往辽宁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请教具有多年训练经验的标枪专家周伯宝先生(男子亚洲纪录保持者教练)、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教授和生物力学实验的相关专家,征求他们对于标枪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划分、运动学参数指标的选取及现场测试获取数据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详实的探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提高了本研究的客观性和针对性。2.2.3 问卷调查法笔者通过研读资料、专家访谈、在导师指导的基础上选取了标枪身体素质指标,结合运动员的身心发育特点,设计问卷,并在比赛结束后对全国少年男子前八名标枪运动员进行现场发放,现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可信度。2.2.4 录像解析法2.2.4.1 录像拍摄本文运用两台索尼高速摄像机,对 2017 年全国少年田径锦赛男子标枪比赛,进行三维定点定焦同步拍摄。机器的摆放,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要求。拍摄范围为运动员最后一步交叉步右脚着地瞬间,到标枪出手瞬间结束。

框架图,标枪,框架


2.2.2 专家访谈法前往辽宁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请教具有多年训练经验的标枪专家周伯宝先生(男子亚洲纪录保持者教练)、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教授和生物力学实验的相关专家,征求他们对于标枪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划分、运动学参数指标的选取及现场测试获取数据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详实的探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提高了本研究的客观性和针对性。2.2.3 问卷调查法笔者通过研读资料、专家访谈、在导师指导的基础上选取了标枪身体素质指标,结合运动员的身心发育特点,设计问卷,并在比赛结束后对全国少年男子前八名标枪运动员进行现场发放,现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可信度。2.2.4 录像解析法2.2.4.1 录像拍摄本文运用两台索尼高速摄像机,对 2017 年全国少年田径锦赛男子标枪比赛,进行三维定点定焦同步拍摄。机器的摆放,,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要求。拍摄范围为运动员最后一步交叉步右脚着地瞬间,到标枪出手瞬间结束。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艳红;;青少年标枪运动员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年08期

2 王泽峰;何文捷;;世界优秀标枪选手投掷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毛旭江;潘慧炬;吴文慧;;我国男子优秀标枪选手最后一步“人-枪”速度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4 徐涛;罗达勇;;国内外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中几个角度的运动学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曲淑华,马树芝,曲言明;对我国掷标枪后备人才最后用力投掷技术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倩;影响标枪飞行远度的系统因素及投掷技术的综合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启铭;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的“个体化”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恩次;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赵龙飞;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4 肖艳芳;我国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标枪运动员训练安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5 肖丽娟;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董海军;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中“延缓”动作的运动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波;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8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38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