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环境下大学生网球比赛后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图文】:
高温高湿环境下大学生网球比赛后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0.05)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体内水分运动后较运动前有显著性的降低,尽管运动员在湿热环境下进行网球比赛,比赛过程中有少量饮水进行水分补充,但是运动后机体水分较运动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4.2 高温高湿环境下大学生网球比赛前后心率及 RPE 变化运动员心率是表现运动员身体承受运动强度负荷的敏感指标,根据比赛过程中给心率的起伏变化及运动前及运动后数据结果的分析,可以直观准确的看出网球运动员在复杂的比赛状况下身体机能的变化情况。本实验随机选取了两场网球比赛,(3 号和 4 号,11 号 12 号的的男单比赛),从整场比赛的心率波动情况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网球运动负荷进行分析。
12 号运动员赛心率图表 11 受试者心率表(N=12)生理指标 运动前 运动平均值 运动后即刻心率(次/分) 64.25±8.61 158.69±28.47 185.86±3.29表 12 受试者 RPE 疲劳量表(N=12)指标 安静 15 分钟 30 分钟 45 分钟 60 分钟 75 分钟 90 分钟RPE7.50±0.539.00±0.0016.25±0.7117.00±1.0717.00±1.0717.75±0.7118.38±0.52从实验后收集整理的心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网球比赛时,心率是上下起伏变化的。通过对 12 名运动员的心率图对比查看得知,这一点是网球运动员心率变化的共同点。湿热环境下进行网球比赛,运动员除了需要面对紧张的比赛所带来的运动应激,更需要应对高温高湿环境所带来的环境应激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心率的变化特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运动过程中 3 号运动员的心率最高点出现在比赛过程中的第 60-70 分钟之间;4 号运动员的心率最高点出现在比赛过程中的第 80-90 分钟之间。而且,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率在 150 次/分的基础上上下起伏,运动员主观疲劳感觉在比赛结束即刻非常累。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坚;;网球截击技术体系构成的探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02期
2 王东;;高校网球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7年02期
3 薛凯;江雪;陈亮;;体育院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竞赛法运用效果的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2年02期
4 张永平;;大众网球赛事规则发展趋势探析[J];运动;2018年17期
5 张力山;原霄峰;;中国网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运动精品;2018年12期
6 陶涛;罗凤云;;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成都市网球赛事产业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9年01期
7 徐燃;谢相和;何长春;;探究心理因素对网球比赛的影响[J];运动;2018年21期
8 田园;;山西省高校网球发展的困境及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18年06期
9 何长春;谢相和;王耀;徐燃;;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发展研究[J];运动;2018年22期
10 曾秀端;潘前;吴有凯;;美国竞技网球管理体系剖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庆伟;周学军;;心理定向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性[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2期(总第118期)[C];2010年
2 陈海琦;金昌龙;;网球比赛中接发球的选择[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梁成军;;网球技战术粗糙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吴松伟;;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网球深浅球技术[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谢小花;;网球比赛中节奏与速度变化的探析[A];《西部体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29期)[C];2013年
6 张锋;蒋家珍;钟秉枢;;传统赛制在大众网球赛事中的局限性及相应的新举措探析[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7 张李强;李侠功;高会娜;;陕西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现状及对策[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2期(总第118期)[C];2010年
8 谷禹;周继和;;国际青年网球大师赛冠军选手卢瑟瓦里双手反拍技术运动学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9 冯加付;;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冯加付;赵丰;;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雪颖;外交部女发言人为网球“代言”[N];中国体育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慈鑫 梁璇;城市网球名片好“印”未必好用[N];中国青年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梁璇;网坛“活化石”见证中国网球70年变迁[N];中国青年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慈鑫;被超前消费的网球盛宴少了文化大菜[N];中国青年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慈鑫 实习生 郑雨炀;中网看不到中国网球的明天[N];中国青年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慈鑫;中国网球有望迎来第二波浪潮[N];中国青年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硕;网球新生代 渴盼新成长[N];人民日报;2017年
8 记者 马隽;市体育场推出“全民健身月”全力惠民亲民乐民[N];朝阳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吴雨伦;对于网球,全运会就像硬币的两面[N];文汇报;2017年
10 张崇防邋岳瑞芳;北京降暴雨,部分室外赛事受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婷;网球单打技术演进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2 刘青;提高我国网球女子双打竞技水平的系统分析与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梁成军;网球技战术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迪晴;四川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年
2 蒋建明;绳梯训练法在网球脚步移动训练中的效果研究[D];延安大学;2019年
3 李芳芳;高温高湿环境下大学生网球比赛后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年
4 王志杰;体育游戏对5-6岁儿童网球学习兴趣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年
5 陈振豪;校园网球试点背景下广东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年
6 李晓富;大众网球体能训练方法设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7 姜修义;北京市网球爱好者锻炼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年
8 花小亮;武汉市网球老年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9 薛雅文;北京市网球特色小学网球项目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10 陈强;2016-2018年尼克·克耶高斯硬地网球比赛技战术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0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40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