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北京国安女性球迷观赛动机及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17: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观赏水平的提升,体育观赛已成为城市人支配闲暇时间、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社会现象和基本生活方式,然而工作压力、生活成本增加、家庭抚养压力等现实因素困扰着女性群体观赏体育比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国安队女性球迷群体观赛动机和行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总结出北京国安球迷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间接性成就感动机、社交动机、运动审美动机、逃离动机、情绪宣泄动机这五个主成分因子,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先后验证假设并得出以下结论:女性球迷与男性球迷在间接性地域成就感动机和社交动机上无显著差异;女性球迷在运动审美动机上显著低于男性球迷,且女性球迷更关注外形因子、男性球迷更关注技战术因子;女性球迷在逃离动机上显著低于男性球迷;女性球迷在情绪宣泄动机上高于男性球迷。从观赛行为的总体情况看,女性球迷在支持时间、观看场次和观赛支出上低于男性球迷,更需要陪同观赛;男女球迷都愿意继续选择现场观看比赛。哺乳怀孕和家庭工作是主要影响因素,男女都认为哺乳和怀孕是限制女性前往现场观赛的因素,而女性更认同家庭和工作是限制其现场观赛的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女性球迷的观赛动机对观赛行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关系。其中间接性成就感、社交、运动审美动机都对女性球迷的支持时间产生正向影响,运动审美动机对支持时间的影响力最大;间接性成就感、社交、运动审美动机都对球迷的观赛场次产生正向影响,社交动机对观赛场次的影响最大;运动审美和情绪宣泄动机对女性球迷的观赛支出产生正向影响,运动审美动机对观赛支出的影响力最大。间接性成就感、社交和运动审美动机都对女性球迷的预期观赛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社交动机对观赛支出的影响力最大。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俱乐部制定契合女球迷观赛动机、行为的运营策略;球迷组织应发挥引导和约束作用;媒体应当通过舆论导向性,增加体育赛事正向作用;全社会应营造促进女性观赛的良好氛围;女性应增加现场观赛的频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欣;陈绍军;;性别秩序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2 徐文娟;;中美职业体育球迷文化差异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07期

3 肖淑红;蒲皓舟;付群;;国内外消费行为理论及球迷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王振;胡国鹏;蔡玉军;张蕾;;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5 陈志斌;单一飞;海宛平;;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迷观赛动机与购买行为关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熊欢;;体育背景下性别的理论化——论女性主义范式对女性体育研究的建构[J];体育科学;2014年07期

7 熊欢;;“自由”的选择与身体的“赋权”——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J];体育科学;2014年04期

8 马淑琼;陈锡尧;刘雷;;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球迷认同及其购买行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03期

9 邱亚君;许娇;;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特点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4年01期

10 刘宗祥;;试论足球球迷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凯笑;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迷文化初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2 郭梦楠;当代中国足球与地方主义和男子气概[D];山东大学;2016年

3 陈铎;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球迷忠诚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张娴;大学生观赏性体育迷及其观赛动机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周欣;职业体育赛事观众到场人数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6 邱晓东;集体身份认同视角下不同球迷群体消费行为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7 伍超;城市化背景下上海市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8 周蕊;基于TPB理论的体育赛场文明观赛行为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罗雪琴;北京地区CBA联赛观众行为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10 肖林霞;锻炼动机、自我概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6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46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