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7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得分方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3 04:54
【摘要】:冰球是一项滑行速度快,身体冲撞强,战术配合复杂,攻防转换速度快的团体同场对抗类项目。获胜的方法就是将球射入对方的球门里,最终进球多的队伍获胜。如何在比赛中快速有效得分则成为制胜对手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17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的各队的得分情况,运用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访谈业界相关人士的意见,从射门得分的区域包括射门位置,角度,得分高度,所使用的射门技术动作等角度分析本届比赛具有代表性队伍的得分情况来分析我国冰球队伍的得分方式,浅谈和剖析冰球项目得分的内在规律,并根据现实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为我国2022年冬奥会冰球运动员及队伍提供训练和比赛的合理建议和理论依据,助力我国冰球项目的发展。通过研究2017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得出以下结论:(1)当强队遇到弱队时,总能进攻至弱队的A、B区射门并得分(2)当弱队的遇到强队时,难以进攻到强队的A区,射门的位置主要集中在B、C并得分。(3)射门的有效率随着射门距离加长逐渐降低。(4)大部分射门的角度都大于45度,射门有效率高(5)中下部分的得分高度位置能有效得分(6)总射门次数与有效射门率随着对抗队伍名次排名的增高而出现逐渐下降(7)比赛中使用频率最高和得分最多的三种射门动作是弹射、击射和拉射。(8)垫射、挑射和反手射门技术有效射门率高,只要使用时机和场上位置恰当能高效得分。(9)三强队伍的得分技术动作使用特点及风格并从以上结论中得出如下建议:(1)遇到综合实力水平弱于自己队伍时主要采取在A、B区射门以提高得分能力。在防守时在远离球门的C区射门也不能疏忽大意。(2)遇到综合实力水平强于自己队伍时主要采取在B、C区射门,防守时严密防守A、B区减少失分。(3)在平时的训练安排和内容上安排时应注重A、B区的射门技术、进攻战术和相应的防守战术的训练内容。(4)在训练和比赛时应控制得分的高度位置,尽量使球能射中球门中下部分以提高射门得分的得分率。(5)在日常训练射门练习内容中增加对比赛中主流的射门技术动作包括弹射,击射和拉射的训练内容比重。(6)在平时训练培养运动员A区使用垫射、挑射和反手射门技术动作的使用意识和得分能力以及防守队员阻截这三种技术动作的意识和能力。(7)了解对手,有针对性的在比赛时部署防守战术。
【图文】:

2017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得分方式分析


射门可中角

2017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得分方式分析


可中角度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6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索契冬奥会男子冰球决赛射门技术分析[J];冰雪运动;2014年03期

2 宣暄;;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和特点的比较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李桂林;郭立亚;;ATP男子单打不同场地类型比赛得分方式的对比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4 李蓉;李军;;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比赛得分方式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秦春林;张世林;;对2009年全国U17男子篮球比赛得分方式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2期

6 陈登云;陈广华;陈升文;;齐齐哈尔市冰球一队射门技术存在的问题[J];冰雪运动;2007年05期

7 蔡磊;王武年;;2005-2006年NBA季后赛得分与得分方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王武年;杨鹏飞;樊劲东;;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欧洲强队得分方式及进攻特点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9 潘祥,李晟;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10 吴兴军;对冰球比赛射门技术和区域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庞琼浩;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得分方式及得分能力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2 王炳琦;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与赛会四强得分方式与得分区域的对比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3 谭睿;中国女子冰球队射门技战术特点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

4 张柯;第29届奥运会男篮8强阵容组合与得分方式的匹配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黄筱雯;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和进攻手段的分析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6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