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散打运动员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3 07:14
【摘要】:返回抑制效应是指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对已注意过的客体或位置再次反应时,表现出反应滞后的现象,这是一种人类视觉搜索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而生成的机制。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改变工作记忆材料的内容,探究三种工作记忆对注意觉察任务所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及人群差异。研究一分别探究三种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和后阶段对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混合实验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客体工作记忆材料、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材料)×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2(人群分组: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除人群分组为组间自变量外,其他均为组内自变量,因变量为觉察任务的反应时和返回抑制量。研究一a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参与者大学生30人,散打运动员26人。反应时上,是否记忆×人群分组交互作用显著,在记忆条件下,散打运动员的觉察任务反应时显著快于普通大学生;在不记忆条件下,两类人群无显著差异。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主效应显著,记忆工作记忆材料条件下的觉察任务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不记忆的条件。研究一b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后,参与者大学生24人,散打运动员22人。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人群分组交互作用显著,普通大学生是否记忆工作记忆材料的觉察任务返回抑制量无显著差异;而散打运动员记忆条件下的觉察任务返回抑制量显著大于不记忆的条件。研究二通过操控线索有效性的概率,形成高、低不同的注意定势水平,以便接近于竞技场景中可能出现的注意偏向或定势情况,而后探究三种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采用混合实验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客体工作记忆材料、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材料)×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注意定势:低定势、高定势)×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2(人群分组: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研究二a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参与者大学生27人,散打运动员24人。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著,在低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著低于不记忆的条件;在高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著高于不记忆的条件。研究二b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后,参与者大学生24人,散打运动员23人。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著,在低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无显著差异;在高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著高于不记忆的条件。结论:整体上对工作记忆任务在线索前、后阶段的记忆都会削减返回抑制量,即三种工作记忆任务对线索-靶子范式中外源线索的编码和存储均会产生影响。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外源线索前时,低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慢的抑制现象进行削弱;高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快的易化现象进行削弱。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且无注意定势的调节时,较比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觉察反应能力,更擅长将资源分配于注意觉察任务之中。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后且无注意定势的调节时,较比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更容易受到线索和靶子刺激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一定条件下返回抑制量反而会增强。
【图文】:

注意能力,散打运动员,文献综述,加工特点


研究框架

占位符,固定位置,空间,等腰三角形


图 2 20 个空间占位符的固定位置忆任务的材料:每个试次在 4 个固定位置上出现,每个占位符为 21*21 像素,这 4 个白色占位符37,37)、(-37,37)、(-37,-37)。同时,在这 4黑色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高为 21 像素,底左或右侧是随机的,但每个试次中任意 2 个位置外 2 个指向右侧,一共有 6 种方向的组合方式,如忆任务中,,仅在 4 个固定位置上呈现 4 个具有方任意 2 个位置上等腰三角形的朝向,平衡了这种向的概率,也就是在每个试次中指向左侧或者右为 2 个。而不会出现 4 个或者 3 个等腰三角形均的优势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代嘉幸;张丽华;;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J];心理科学;2019年01期

2 吴晓刚;施亮;李乐源;潘发达;;内隐情绪加工对返回抑制效应的调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5期

3 王新宇;范静;王浩平;张禹;;基于跆拳道运动员时程特征的返回抑制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 王爱君;李毕琴;张明;;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J];心理学报;2015年07期

5 谢敏;;任务需求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6 赵静;潘毅;;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0年01期

7 陈彩琦;陈明贵;;多重位置上的返回抑制:对注意动量说的质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胡克松;包燕;;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的认识与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0期

9 张明,陈骐;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周建中;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嘉幸;李娜;张丽华;;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张恒;吴晓刚;潘发达;;内隐情绪加工对返回抑制效应的调节[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3 吴晓刚;;返回抑制加工中情绪效应的分离[A];第九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范海楠;许百华;陈乘;;干预性事件和任务需求对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金志成;陈骐;;认知负载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周晓林;姚远;;听觉系统基于频率的和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军;高禄;;空间-语义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代嘉幸;李娜;张丽华;;攻击性线索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9 吴晓刚;李乐源;施亮;张炎炎;潘发达;;大学生面孔返回抑制特征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吴晓刚;潘发达;;注意分离调节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房慧聪;注意定向对立体视觉影响机制的ERP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幸娟;返回抑制时程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银;空间定向中返回抑制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商应美;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琴;返回抑制能力在抑郁中的作用及脑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杨宇然;学习障碍初中生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返回抑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颖;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散打运动员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2 罗琴;跨通道空间返回抑制与Simon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D];苏州大学;2018年

3 韩胜杰;基于初级视觉表征和语义表征的颜色跨通道返回抑制[D];苏州大学;2018年

4 王川文;不同效价面孔分心物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D];河南大学;2018年

5 杨雪;不同动机和唤醒度情绪图片对返回抑制影响的ERP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6 李艾苏;多线索下返回抑制的空间分布[D];苏州大学;2018年

7 施凤冉;安全标志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年

8 彭蜜;静态范式和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沈泽玮;中央注视点影响返回抑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吴晓刚;返回抑制的注意调节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D];南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1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61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