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感觉敏感度在自主姿势控制中效应的探讨
【图文】:
干扰的姿势控制能力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因素,当姿势的稳定性与定向性受限时,其运动摸式产生改变,动作效率下降并且使跌倒风险增加。三者的关系见图 1。图1 姿势控制、平衡与跌倒之间的关系2.2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姿势控制的影响2.2.1 年龄对姿势控制的影响衰老对姿势控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衰老的进程往往伴随着多个生理系统的功能下降,相应的,依赖于相关生理系统的姿势控制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姿势控制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多输入-单输出系统,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提供了人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信息并指导肢体的运动。一方面,,外周感受器受到衰老的影响,如足部的本体感觉感受器退化引起老年人的感受阈值提高,本体感觉敏感度下降,从而引发姿势控制能力下降[43, 44];另一方面,传递至中枢系统的噪声信号增多
图2:近10年计时-起立-走测试相关文献4)优缺点优点:a. TUG 的测试设备简单,测试场地灵活,便于大规模的应用;b. TUG 面向的人群广泛;c. TUG 覆盖了自主姿势控制研究框架的多项内容,在执行知觉双任务时,可观察认知对自主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缺点:a. TUG 常需要与其他测试联用以全面反映受试者的自主姿势控制能力;b. TUG 在预测效度与区分效度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2)坐站测试1)概况坐站测试(SittoStandTest,STS)于 60、70 年代就已经见诸文献报道,美国学者 Csuka 和 McCarty 于 1985 年将其标准化[4],并将其命名为计时-站立测试(Timed-StandsTest,TS)。在计时-站立测试中,受试者需要自直背椅上完全站起,然后坐下,以最快的速度重复 10 次并记录坐站所用时间。测试所使用的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煜;徐美丽;杨世若;;一般躯体感觉传入对呼吸动活的影响及其机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1期
2 周云,徐俊冕,王希达,江开达;焦虑性神经症的认知和躯体感觉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3 王作军;中风后躯体感觉评估的实践与临床价值[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年04期
4 曾雅才;韩冠钰;谢惠明;黄忠致;;猕猴躯体感觉Ⅱ区皮层内微刺激对躯体感觉Ⅰ区神经元电活动和针刺效应的影响[J];广西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高桥昭;雷占离;;感觉异常[J];日本医学介绍;1987年02期
6 张日辉,滕国玺;躯体感觉Ⅰ区及其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J];解剖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7 吴旭;黄治物;Marks KL;Martel DT;Wu C;;听觉躯体感觉双刺激模式通过减少大脑神经同步活动减轻豚鼠和患者的耳鸣程度[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年05期
8 王凤丽;;精神运动性癫痫儿童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18期
9 马淑霞,黄绥仁;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躯体感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张兰兰;沈诚;朱桦;李雪佩;戴雯;吴殷;张剑;;运动技能水平与躯体感觉输入对运动表象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广聚;谢秋菲;;中国汉族人与丹麦白种人颌面部躯体感觉谱的差异[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杨广聚;谢秋菲;;正常人颌面部定量感觉测试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躯体感觉功能改变[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邱峰;王小姗;江炜炜;张尧;王欣;;躯体感觉改变对帕金森病人体位平衡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4 林祥涛;;躯体感觉和运动的功能影像学研究[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水;人类小脑参与躯体感觉获得及辨别的fMRI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琰;牙髓冷刺激痛及牙痛期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正权;躯体感觉敏感度在自主姿势控制中效应的探讨[D];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
2 葛玉元;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1年
3 王思鉴;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对丘脑梗死脊髓丘脑束功能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张宇鹏;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背柱核向外侧丘系核投射的神经通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9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6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