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苏州市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7 21:36
【摘要】:苏州市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于2015年12月26日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它在内容、组织、开发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本文研究目的是对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现状的研究,及对健身者和当地民众带来的身体心理的现实影响。通过分析,探索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的其他作用以及市民选择的原因,为今后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为其他城市健身步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首先从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的项目概况、组织进行的活动、配套设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其次从参与健身步道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使用现状、配套设施、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再次从制约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参考建议。调查结果显示:(1)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自建成使用以来,举行了多次大型的健身活动。对于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步道来说是不够的。(2)到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健身的人群在男女性别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健身者主要集中在31-40岁和51-60岁之间,在健身者中,以居住地距离健身步道3公里以内的苏州市市民为主占71%。(3)在健身步道锻炼的人群有64.5%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有71%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健身步道健身锻炼之后得到了改善,并且这部分健身者周围人群到健身步道健身的占一半。(4)健身步道健身者的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参加健身的原因各不相同,45.2%的人是因为生活习惯来参加健身,32.3%的人是因为朋友有约;到健身步道健身走固定一段和随意一段的人占96.7%,仅有3.3%的人到健身步道能够走全程。(5)健身者的形式以慢走为主,其次是走走停停,这与健身步道的建设初衷正相吻合,与慢步走带来的效益相吻合。(6)健身者锻炼的时间段以晚上(七点以后),周六、日,节假日为主,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时间错开;健身者主要以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钟为主,这种健身方法能够得到最好的锻炼效果。(7)去健身步道的方式以和家人朋友为主占54.8%,其次是独自一人占45%,仅有6.7%的人因为单位组织,还有个别人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有42%的人到达健身步道是采用步行,用自行车和公交车的人占38.6%;在30分钟以内到达健身步道的人占83.9%。(8)去健身步道周围公共健身场所活动的人占90.3%,仅有9.7%的人没有到周围公共健身场所活动;注意到健身路径周围的指示牌、警示牌和使用说明的人占77.6%,仍有22.4%的人没有注意过周围的指示牌、警示牌和使用说明。(9)健身者满意度较高的是健身步道出入口明显,容易找到、健身步道与其他道路区分明显,安全合理,健身步道引导性标语清晰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和健身步道本身的设施情况,对于一些较为影响主观的因素满意度较低,例如环境卫生、自主贩卖机等设施。
【图文】:

步道,参与者,性别,女性


图 1 健身步道参与者性别图 2 健身步道参与者年龄在本次随机调查的 341 份问卷中,男性 165 人,占到 48.4 %,女性 176 人,占到 51.6%,男性女性基本持平,健身步道的健身条件适合全民健身,不会对男女

步道,女性,男性,参与者


图 2 健身步道参与者年龄在本次随机调查的 341 份问卷中,男性 165 人,占到 48.4 %,女性 176 人, 51.6%,男性女性基本持平,健身步道的健身条件适合全民健身,不会对男女有太大的差异存在。如上图所示,由于家庭分工和性别等不同,导致参加全身活动在年龄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参加全民健身运动集中在 31-40 岁和60 分别有 110 人、88 人分别占 32.3%、25.8%。现在教育制度的完善和高学历们增多,,20 岁之前大都是在学校生活学习的学生,课业繁重,娱乐生活丰富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建秀;高霞;戴俊明;吴龙辉;耿倩影;;上海市金山区健康步道使用观察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年11期

2 丁洪建;贺剑;;全民健身战略下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务设施规划——以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年12期

3 丁洪建;;基于GIS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9期

4 卢飞红;尹海伟;孔繁花;;城市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中国园林;2015年09期

5 丁洪建;贺剑;;基于3S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技术研究——以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5年09期

6 陈婷婷;魏宗财;陈卓源;;城市居民健身场所布局公平性及优化对策[J];规划师;2015年07期

7 张现武;;宁波市登山健身步道建设现状及规划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12期

8 潘春明;;杭州十里琅铛健身步道 提升功能 优化设计[J];城乡建设;2015年05期

9 白立敏;侯建宇;;试论健身步道的发展与设计——以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徒步道设计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36期

10 范勇;苗波涛;赵兰勇;;中国国家步道建设及发展状况概述[J];山东林业科技;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倩倩;水墨天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郑冬霞;沿江大道科学健身模块的规划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周舟;湖北省绿道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肖彦俊;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米小华;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重庆山城步道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李杨;郊山健行步道系统设计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于文雅;城乡绿道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杨婧;地域特色健身路径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王鹏;呼和浩特市综合公园游步道设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4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84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