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苗族手毽文化符号考释

发布时间:2020-06-18 05:20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长期以来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川南苗族聚居区作为四川省苗族人口众多,分布地域最为广泛,传承与嬗变历史悠久的区域,研究该区域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意涵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少有研究运用文化符号理论对苗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剖析。基于此,本研究以文化符号理论、民族传统体育学等跨学科视角进行苗族手毽文化符号考释。这既是填补苗族手毽文化符号理论空缺的需要,也是迎合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社会需要,亦是投合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需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川南地区苗族手毽文化符号进行考释,通过对苗族手毽的历史起源、传承嬗变进行梳理,以该地区民俗节庆时手毽活动的开展情况为背景,深度阐析苗族手毽文化符号的能指形态与所指意涵,进行苗族手毽文化分层的相关性研究,开拓独具特色的苗族手毽多元发展与教育传承新路径。研究表明:1.手毽毽托内用精选玉米壳结制,外用精致绣花布包裹,并以苗族满绣装饰,制成印状毽托,其手感饱满而富有弹性。2.生产劳动是苗族手毽的衍生艺术。受农耕文化影响,苗族先民将习以为常的抛秧洒苗动作用于玉米壳团的相互抛接,将其视为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放松。3.口传心授是苗族手毽的记叙方式。苗族是无文字的民族,通过口传的形式将手毽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制作工艺、娱乐方式传授给一代又一代苗族人。4.姻亲结盟是苗族手毽的巩固形式。手毽是苗族成年男女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更是苗族与外族产生交际乃至联姻的媒介。5.信仰赋魅是苗族手毽的文化记忆。苗族人把对鸡的信仰崇拜根植于手毽运动中,赋予手毽作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与义务。6.苗族手毽在器物文化层面极具审美意识的外型,其高愉悦体验的竞技感悟诠释着人类既是符号的“创造者”,也是符号的“消费者”。制度文化层面体现在手毽竞赛规则的制定上。规则的不断改进使得竞赛过程更具观赏性与客观性。手毽的精神文化层面凸显了苗族人民对和谐美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7.在文化符号剖析的基础上,对苗族手毽的多元发展与教育传承提出时代新构想:一是提高竞技化水平;二是促进手毽在民俗节庆中的普及;三是将手毽引入民族学校体育教学中。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12.47
【图文】:

兴文县,地理环境,苗族


纳西、布依、白、壮、傣等 16 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麒麟苗族乡、、毓秀苗族乡、大河苗族乡、仙锋苗族乡的苗族人口各占三分之一[11]。,共同发展,形成了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聚居县,既有汉族的现代化苗族独特的原生性与古朴性。2、地理环境作用,兴文县地处四川省南部,贵州西北部(如图 1.1),处于川滇黔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结合影响较小,可以更真实地挖掘民族与民族间的文化价值;3、由于兴文家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的待遇,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级重视,交通便利,旅游产业发展力旺盛;4、笔者生于四川宜宾市,多次被苗到苗族村寨做客,了解川南地区苗族风土人情,并参与到当地的民俗,具有当地人脉资源;5、手毽项目在兴文县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重持,已融入当地居民生活中,具有较高的群众效应,并且是兴文县少会的主要竞赛项目。

地理环境,苗族


县是四川苗族手毽得以发展与传承的根据地,拥有着苗族手毽的市级非物遗产传承人与其手工作坊。组织过四川省苗族手毽竞赛规则培训,多次在族乡镇小学举办手毽活动,并将手毽作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2、民族区位优势(如图 1.2),珙县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区之一个以汉族、回族、彝族、藏族、土家族等 14 个民族为共同体的多民族地区苗族占珙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98.8%。多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了独文化特色的聚居县,既有汉族的现代化建设,又有苗族独特的原生性与古朴、地理区位优势,珙县地处四川省南部,是宜宾南部与贵州、云南的重要交和物资集散部,有宜威公路、叙高公路、川云公路等连接川、云、贵三省线路。4、笔者生于川南宜宾市,且本科挚友为珙县人,具有当地人脉资源帮助与介绍参与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并对珙县手毽的相关负责人与传承访问。5、手毽项目在珙县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已融入民生活中,具有较高的群众效应,并且是珙县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静芳;王艳兵;;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影响[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黄罗家;黄皓臣;;论乡村振新视域下的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J];长江丛刊;2019年33期

3 胡楠;;河南传统体育文化与全球认同研究[J];科技资讯;2018年29期

4 杨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12期

5 徐海朋;;新媒体视角下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新闻传播;2018年24期

6 王壮;;探究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J];汉字文化;2019年07期

7 徐晓仪;林早;刘e

本文编号:2718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18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