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第29、30届汤姆斯杯八强赛中男子双打逆转现象的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9 11:25
【摘要】:竞技体育中逆转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羽毛球比赛中。在第29、30届汤姆斯杯比赛上,中国男双选手都在赢下一局的情况下分别被韩国组合、印尼组合连扳两局,最终没能获得比赛的胜利。直至在第30届汤姆斯杯决赛中,中国选手在开局不利、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抓住每颗球的机会,成功翻盘直落两局取得胜利并最终夺得冠军奖杯。近年来,羽毛球男子双打的比赛中频频发生逆转情况,研究这一现象对于运动队分析得失原因,在大赛中制定技战术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以第29、30届汤姆斯杯八强赛中出现逆转现象的六场比赛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出发理清逆转现象的发生。运用了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第29、30届汤姆斯杯八强赛中出现逆转现象的六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的逆转现象进行描述,对比赛中的比分进程进行研究,统计逆转发生前后胜队在发球、接发球环节中的差异性以及分别在前、中、后场区域双方运动员在负局、胜局间的技术对比,探寻逆转现象的发生。研究结果得出:(1)无论是胜队的胜负局,还是负队的胜负局,都会随着得分等级的增大而得分的次数减少,且都具备连续得分能力,但明显胜队的连续得分能力较为突出。在比赛的过程中双方运动员交替得分,这种现象较为常见,是普遍存在的。(2)负队在胜、负局方面的平均得分均多于胜队的胜、负局平均得分,研究胜局中的局平均得分,其中得分高的表现为较多次的出现连续得多分现象。(3)六组选手在逆转前后发球时都较多地选择前场区域,且集中于1号和5号区域,即前场内角和中前场区域,但在逆转后加强了5号区域的选择,没有组合选择前场外角2号区域,偶尔改变发球的路线,“偷发”后场区域以扰乱对方的进攻节奏,其中在后场区域的变化中丹麦选手使用较多。(4)逆转现象中胜队胜负局整体接发球落点区域,从前、中、后场分布来看,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场、前场、后场。就接发球区域而言,较多集中于2和5号区域,即中前场和中场区域,胜负局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差异性最大的在右中场6号区域,胜局中加强了对选手中场的控制。(5)六组选手接发球技术在胜队的胜、负局中,使用挑、高远、吊、杀、勾球技术所占比例都很小,推球技术使用比例最高,其次为搓放技术,双方运动员在每一回合进行中都强调球权的主动性,积极下压抢夺主动权。对比胜局和负局的技术使用,在搓放技术和推球技术上的前后差异最大,负局中搓放的使用率要高于胜局10.04%,而胜局中的推球技术则高于负局19.26%。(6)前场场区内,逆转前后的技术使用比重存在差异性,逆转前从高至低表现为挑、推、搓放、扑、勾球,而在逆转后表现为挑、推、扑、搓放、勾球,胜队在胜局中加强了对球的控制,积极抢网、加强对球的下压,整体来看胜、负局在各项技术使用中,前后变化都不明显,说明其在前场技术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稳定性。(7)抽球技术在中场区域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胜局中明显在抽球方面有所提高。胜局中抽球技术占据41.74%,负局为35.18%,此外挑球在胜、负局的比例分别为23.43%、36.76%,胜局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挑球技术的使用。(8)选手在后场击球技术中相对稳定,杀球技术得到运动员的青睐,且无论是胜局还是负局,比赛中技术的使用从高到低都是杀球、高吊、高远、抽、低吊、反手高球、反手吊球。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47
【图文】:

统计图,胜局,负局,发球落点


失误前场 后场负局 6 场总次数 57 27 0 0 1 3 7局平均次数 9.50 4.50 0 0 0.17 0.50 1.17百分比% 64.77 30.68 0 0 1.14 3.41总百分比 95.45 4.55胜局 6 场总次数 131 89 0 6 5 13 5局平均次数 10.92 7.42 0 0.50 0.42 1.08 0.42百分比% 53.69 36.47 0 2.46 2.05 5.33总百分比 90.16 9.84

统计图,落点区域,接发球,逆转现象


这样才使中国选手有了第一局的主动,这也成为第一局比赛获胜局中国队和韩国队打到 20 比 18 时傅海峰继续偷发后场但这次被同样也成为了比赛的转折点。在中华台北这一组合中,胜局较负放,在推压技术的使用方面明显增多。3 逆转现象中胜队胜负局整体接发球对比分析3.1 胜队胜负局整体接发球落点区域分析表 3.16 逆转现象中胜队胜负局整体接发球落点区域统计表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前场 中场 后场 7.26 26.61 4.84 12.90 32.26 9.68 3.23 1.61 3.19 26.59 1.59 11.17 29.26 15.43 4.79 4.79 3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弋非;;30年前那场改变历史的决战——记1982年中国队首夺汤姆斯杯[J];羽毛球;2012年05期

2 程勇民;;无与伦比 无可争议——汤姆斯杯决赛赏析[J];羽毛球;2014年07期

3 孙小奥;;我和对手有个约会[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35期

4 杨弋非;;2016,羽坛那些事[J];羽毛球;2017年01期

5 ;VICTOR:男双引领世界的进阶之路[J];羽毛球;2017年03期

6 ;第十三届汤姆斯杯 第十届尤伯杯 比赛技术调研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1985年20期

7 ;第十四届汤姆斯杯、第十一届尤伯杯比赛技术调研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1987年01期

8 程志明 ,闫乃华;中国男队首夺汤姆斯杯追忆[J];体育文史;1988年01期

9 王雨;;汤姆斯杯、尤伯杯赛事史话[J];网羽世界;2006年04期

10 嘉禾;;东瀛论剑 群雄夺魁 2006年第24届汤姆斯杯决战前瞻[J];网羽世界;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锦川;周尔鎏任驻英参赞二三事[N];联合时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王继晟;国羽夺杯难 练兵正当时[N];人民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慈鑫;中国羽毛球队汤姆斯杯惨败是偶然更是必然[N];中国青年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慈鑫;国羽一家独大令汤尤杯几无悬念[N];中国青年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周园;世界羽坛进入战国时代[N];中国体育报;2016年

6 ;寻找失落的光荣[N];中国体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陈晨曦;把奖杯留在中国[N];人民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王笑笑;拿什么拼奥运,我的国羽?[N];北京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宋辉;夏煊泽:国家队不相信名气,只相信实力[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陈晨曦;中国队男双让人忧[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才;第29、30届汤姆斯杯八强赛中男子双打逆转现象的技术分析[D];山西大学;2019年

2 聂亮;近五届汤姆斯杯中国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对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陈宇亮;2014年汤姆斯杯前四强男双运用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文凯;近四届汤姆斯杯中国羽毛球男单的技战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李春江;对2010年汤姆斯杯中国男单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6 陈松菁;体育现场评论中的主题构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邓兰艳;中国队羽毛球运动员在2014年汤姆斯杯半决赛中的技战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2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