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基于代谢组学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及穴位刺激调节的可能机制

发布时间:2020-06-21 16:54
【摘要】:研究目的:关于中长跑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但大多基于传统生理生化方法预设一些常规大分子物质进行研究,很难全面反映运动训练和竞赛对运动员代谢产生的整体性、系统性影响,所以,迫切需要引入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中长跑训练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穴位刺激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在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改善机体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以往的穴位刺激研究往往专注于某一物质或某几个物质的变化,很难体现穴位刺激对人体调节的整体作用。代谢组学通过“全景式”地扫描代谢物的变化,可对所获得的高通量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是揭示大负荷训练对机体代谢影响和穴位刺激调节强有力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和探讨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寻找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代谢通路变化的关键代谢物,构建代谢组学图谱;研究长期穴位刺激干预对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代谢模式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尝试从代谢的角度解释穴位刺激在运动员机能状态恢复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校中长跑队男子运动员18名,均身体健康,分成实验组(LTA,9名):穴位刺激组,对照组(LTR,9名):自然恢复组。选取“足三里”(双腿)、“委中”(双腿)、“肾俞”和“关元”穴,对实验组(LTA)运动员进行电针刺激,每天治疗30分钟,持续时间4周。采集三次尿样的时间分别为:训练阶段开始的早晨(周一);训练中期(两周之后)的周一早晨;训练阶段结束(四周之后)的周一早晨。使用预饱和压水峰的NoesyPr1d脉冲[RD-90-t1-90-tm-90-ACQ]采集一维NOESY谱图。所有谱图均在25℃条件下使用带有超低温探头的Bruker(Karlsruhe,Germany)Avance III600 MHz谱仪进行采集。使用MestReNova软件进行FID数据的处理(版本12.0,Mestrelab Research S.L.)。使用0.3 Hz的线宽因子进行FID的傅里叶变换来提高谱图的信噪比,然后对谱图进行相位矫正,基线调整,谱峰对齐,将TSP的甲基峰定标为0.00 ppm。将每个不重叠的谱峰进行归属后代谢物取其峰高度作为谱峰的定量结果,然后进行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UV标度化后在SIMCA-P~+14(Umetrics AB,Ume?,Sweden)软件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最小二乘法-监督分析(PLS-DA),潜在结构的正交投影-监督分析(OPLS-DA)。研究结果:(1)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尿液中牛磺酸、抗坏血酸、N-乙酰基糖蛋白、2-氨基已二酸、葡萄糖、2-羟基异丁酸的含量显著下降;谷氨酰胺、酪氨酸、丙二醇、乳酸、二甲基甘氨酸、缬氨酸、甲基烟酰胺、α-酮戊二酸、丙氨酸和甲酸含量显著上升,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肠道菌群代谢通路的变化。(2)穴位刺激以后,运动员尿液中N-乙酰基糖蛋白、苯乙酰甘氨酸含量上升;谷氨酰胺、柠檬酸、乳酸、α-酮戊二酸、酪氨酸、3-氨基异丁酸、甘氨酸、甲酸的含量下降。穴位刺激对运动员产生影响的代谢通路主要有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结论:(1)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训练开始、结束时尿液样本的NMR代谢图谱存在显著差异,能够从代谢组学分析中筛选出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代谢通路变化的关键代谢物。(2)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为:有氧氧化代谢发挥最大作用;糖酵解占有很大比重,乳酸大量堆积;氨基酸代谢活跃,多数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强;氧化应激水平较高。(3)穴位刺激能对大负荷训练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肠道菌群代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4)穴位刺激具有靶向性,其可能机制是穴位刺激能够增强或抑制相应代谢通路上酶的活性;穴位刺激的“双向调节”作用,客观而言是对机体固有的调节功能进行激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22.2;G804.7
【图文】:

素质,量变,专项耐力


代谢组学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及穴位刺激调节的可能,达到了 186480m。第三周一般耐力、速度练习的训练量分别达0m 和 3080m,在本阶段相同素质练习中达到了最大。专项耐力方面始,增长的幅度较大,较第 1 周增加了 26000m,并且在后三周的大。在第一周的训练中,一般耐力训练所占的比重最大,比例达到了力、专项耐力、专项速度耐力和速度练习所占比例分别为 7.2%、 1.5%。第二周各项素质训练所占比重有所变化,特别是专项耐力了 26000m,比重达到了 21.0%,其他素质训练量基本保持不变。趋势来看,后 3 周专项耐力训练增加幅度最为明显。

素质训练,训练阶段,强度变化,情况


究的最大负荷心率的均值确定为 220-16.2≈204)。如表 4-2 和图 4-2 所质的训练强度在本训练阶段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一般耐力训练每周的平度都达到了 71%以上、而专项耐力、专项速度耐力、速度耐力和速度训平均训练强度分别达到了 73%、83%、84%和 91%以上,都接近或达到基本认可的运动强度五级表中对大负荷训练(76%-85%)的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景玉;刘治中;马俊楠;燕平;;针刺大椎、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11期

2 覃佩兰;成泽东;;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11期

3 邢婕;原曙春;孙慧敏;范玛莉;李震宇;秦雪梅;;基于~1H NMR代谢组学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小柴胡汤证判别研究[J];药学学报;2015年08期

4 周在平;;现代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方法及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0期

5 马海峰;吴瑛;;基于核磁共振的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课30min后尿液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5年07期

6 王彬;邹秋英;;穴位艾灸对运动员赛前强化训练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杨阳;赵纪岚;侯天舒;韩晓霞;赵征宇;彭晓华;吴巧凤;;基于脾胃—脑相关理论研究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大脑皮层代谢物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10期

8 成海建;臧坤;刘晓牧;万发春;谭秀文;刘桂芬;宋恩亮;;添加烟酰胺对小鼠脂肪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06期

9 苗华;张旭;冯亚龙;田婷;赵英永;;UPLC-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茯苓皮与有氧运动对高脂血大鼠改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张维杰;宋长青;;我国中长跑运动技术发展历程及趋势展望[J];田径;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彩华;格斗对抗性项目代谢调节与适应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波;我国田径耐力性项目优秀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娇龙;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电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张耀伟;补充红景天对马拉松业余选手定量负荷后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7年

3 吴若男;2015年太原国际马拉松赛业余选手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4 梁媚;针灸治疗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效应[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雪;中长跑项目特征演变及训练趋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品德;中跑运动中有氧无氧供能比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曹功明;葡萄糖和肾上腺素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锐;针灸不同穴位组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汤久瑜;丙酮酸补充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卢敏俊;白芨加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4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24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