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全身振动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老年患者膝踝本体感觉以及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9 23:22
【摘要】:研究目的: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炎疾病。膝骨关节炎往往引起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对于KOA患者而言,神经肌肉功能的退化或减弱在疾病的发生和/或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肌肉训练技术手段,被一些学者推荐作为改善老年KOA患者的有效运动疗法。而目前关于WBV改善老年KOA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无一致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振动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对比全身振动训练与静态深蹲训练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神经肌肉控制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推荐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1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9名,女性55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健康教育组(20,62.80±4.43岁)、静态深蹲训练组(21,65.00±4.39岁)以及全身振动训练组(20,63.50±4.09岁)。全身振动训练组和静态深蹲训练组均接受8周的干预训练,每周3次,每次约40分钟,包括5分钟的热身,30分钟的干预训练以及5分钟的整理活动。静态深蹲训练组与全身振动训练组两组差异仅为有无振动干预。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健康教育组每周参加60分钟的健康教育讲座,持续时间也为8周。在干预前后,受试者完成疼痛视觉评分指数以及WOMAC膝骨关节炎量表;使用膝、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仪采集受试者膝、踝关节各方向上的被动感觉阈值;使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仪测量受试者患侧膝关节屈肌、伸肌肌肉力量以及肌肉耐力。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重复性方差测量用于判断3组干预前后测试指标组间和组内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差异水平定位p0.05。研究结果:1、临床表现方面:8周干预结束后,健康教育组与全身振动训练组的疼痛视觉评分指数明显下降(p0.05),而静态深蹲训练组无明显变化(p0.05),改变并无组间差异。全身振动训练组WOMAC膝关节骨关节炎指数均无明显变化。健康教育组与静态深蹲训练组仅在WOMAC疼痛指数上有明显改善(p0.05),但并无组间差异。静态深蹲训练组与振动训练组的LequesneMery量表有明显的改善(p0.05),三组组间也无明显差异。2、本体感觉方面:8周干预后,只有静态深蹲训练组膝关节屈曲方向上的被动感觉阈值明显下降(p0.05),其余两组并无显著性变化,但三组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只有静态深蹲训练组踝关节跖屈、内翻、外翻方向上的被动感觉阈值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3、等速肌肉力量方面,全身振动训练组在180°/s的角速度下,伸肌力矩最大平均值、屈肌力矩最大平均值、伸肌峰值功率平均值以及屈肌峰值功率平均值均明显上升(p0.05);健康教育组伸肌力矩最大平均值、伸肌峰值功率平均值以及伸肌耐力明显下降(p0.05)。此外,组间对比后发现,全身振动训练组屈肌力矩最大平均值具有显著性改变(p=0.031)。研究结论:8周全身振动训练可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但不能改善患者下肢本体感觉。8周静态深蹲训练可降低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膝、踝关节本体感觉,但并不能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8周全身振动训练与力量训练的效果类似,并不能额外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本体感觉以及肌肉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4.2
【图文】:

正态分布,训练组,健康教育,全身振动


并且不要参加其他规律性的康复项目。1.3.3 实验流程图1.3.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采集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使用 SPSS20.0(SPSSInc., Chicago, USA)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K-S(Kolmogorov Smirnov)试验来检验数据是否属于正态分布。若数据不是正态分布,则要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转化为正态分布。1、卡方检验用于判断 3 组组间人口统计学数据(男女比、左右患侧比、KOA病情分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判断 3 组组间人口统计学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3、重复性方差测量用于判断 3 组干预前后测试指标组间是否存在差异,Bonferroni 校正用于多重比较。4、配对样本 t 检验用于分析组内干预前后测试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水平定于 P < 0.05。2.研究结果2.1 受试者基本信息受试者的一般特征如表 2 所示。随机分组后,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

训练组,深蹲,健康教育,全身振动


图 2 干预前后健康教育组、静态深蹲训练组和全身振动训练组受试者患WOMAC 疼痛部分评分的差异注:*为健康教育组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p < 0.05; 为静态深蹲训练组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p < 如下表 5 与图 3 所示,干预前,三组 WOMAC 量表僵硬分数之间并无显性差异(F=0.185,p = 0.832)。经 8 周干预后,三组的关节僵硬情况与干预前比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三组干预前后的结果比较后,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表 5 干预前后健康教育组、静态深蹲训练组和全身振动训练组受试者侧 WOMAC 僵硬部分评分的差异健康教育组(n=20)静态深蹲训练组(n=21)全身振动训练组(n=20)时间 交互作用 组干预前 2.25±3.75 2.10±3.22 1.70±2.23 0. 328 0. 598 0. 干预后 1.90±3.39 1.43±2.48 1.80±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汇明;李良;;低强度全身振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8年02期

2 王朴;雒晓甜;张驰;刘遄;阳筱甜;何成奇;;全身振动训练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3 刘文;;全身振动训练在运动康复中的研究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12期

4 ;研究揭示全身振动可减肥及对抗糖尿病[J];科学中国人;2017年11期

5 吕晓梅;王海英;;全身振动训练的功能与应用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6 孙会芳;倪朝民;;可控全身振动疗法用于护理院老人减少跌倒危险和提高生活质量[J];中国康复;2007年01期

7 姚安子;金善玉;魏一大;张林;李彦琴;秦汝莉;;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影响[J];卫生研究;1987年01期

8 陈亚明,陈力,周德林;全身振动对实验动物的不良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9 蔡东联;全身振动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9年06期

10 刘吉昌,杨超敏,潘达颜,邱毅,李京花;全身振动接触者脑电图、心电图改变的观察[J];职业医学;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鸣生;;声波全身振动治疗技术[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运动疗法学术大会汇编资料[C];2014年

2 黄煜;;基于不完整交叉主观评价的噪声和振动的主观等效曲线[A];第二十七届全国振动与噪声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张丽;瓮长水;赵占波;;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及功能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4 李汇明;张梦颖;曹成建;唐敏;武庚;李良;;低强度全身振动对大鼠骨形成能力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5 沈艳梅;安平;;全身振动训练对不同骨量人群骨密度的影响[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6 吕晓梅;杨勇;;全身振动训练对肌肉力量训练的影响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7年

7 殷峰;;浅谈基于舒适度限值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理念[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8 徐珊珊;;全身振动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核心稳定性的影响[A];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9 毕海泳;陈晓红;戴v

本文编号:2734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34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