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骨健康
发布时间:2020-07-19 03:54
【摘要】: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第一部分理论卷系统厘清运动与骨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现阶段运动与骨健康领域研究前沿、热点以及其可能的动态发展趋势,探讨运动促进骨健康可能的机制,从而为丰富和完善运动健身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二)第二部分实证卷探讨运动对不同人群骨健康影响,以进一步厘清运动对骨健康的影响在不同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为不同锻炼人群的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为制定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OP)运动方案提供扎实的实证依据。二、研究方法(一)第一部分理论卷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运动、骨健康、骨密度、骨强度、骨代谢、OP”等相关文献,了解关于运动与骨健康及OP的主要研究进展,明确运动影响骨健康的关键因素。2.Meta分析法:采用Review Manager(RevMan)5.3软件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对有效提取的与“运动与骨健康”主题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进行分析,以期确定运动与骨健康的关系。3.知识图谱(Cite Space):采用CiteSpace5.0.R2SE软件对目前运动与骨健康相关文献索引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力求探索现阶段运动与骨健康领域研究前沿、热点以及其可能的动态发展趋势。(二)第二部分实证卷1.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基本生理或病理状况、工作性质、饮食、睡眠、身体活动量、基本心理状况等方面,掌握实验参与者健康状况及基本生活方式。2.访谈法:与受试对象的教练员或任职体育教师面对面地交谈,对运动训练方案及受试者相关情况等进行口头调查收集事实材料。3.数理统计法:实验研究部分采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在计算机上统计处理,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4.实验法:主要为太极拳运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组实验对象的进入、退出标准制定;主要检测指标选择(一般体质检测指标、骨强度)及检测时间点安排。(1)运动与中年人骨健康(实验一)受试总共参与人数249名,其中19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84名因故退出试验。将106名受试分为太极组、对照组,其中太极一组21人(干预前没有规律性太极拳锻炼),太极二组56人(干预前就已进行过两年或以上规律性太极拳锻炼),对照组29人。太极组进行每周至少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60分钟左右为期两年的集体性太极拳干预。对照组不安排计划性体育锻炼。以问卷方式结合口头询问方式了解参与试验者的顺应情况。(2)运动与绝经后女性骨健康(实验二)将50名受试(组1:健康绝经后女性,32人;组2:非健康或有既往骨折史绝经后女性,18人),按其主要锻炼方式,分为长期太极拳锻炼组(组1为17人、组2为6人)、太极拳加其他有氧运动锻炼组(以下称之为混合组)(组1组2均7人)及安静对照组(组1为8人、组2为5人)。混合组受试除进行太极拳锻炼外,还进行包括跳舞、快走及瑜伽在内的体育锻炼项目。三组受试在同一时间地点,由同一实验员进行安静状态下桡骨远端的骨强度测量。(3)运动与老年人骨健康(实验三)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8名受试分为试验组39人,对照组9人。试验组包括长期太极拳锻炼组17人、太极拳加其他有氧运动锻炼组(以下称之为混合组)22人。混合组受试除进行太极拳锻炼外,还进行包括跳舞、快走、散步、门球、健身气功、形体这些有氧运动项目。三组受试在同一时间地点,由同一实验员进行安静状态下桡骨远端的骨强度测量。(4)不同锻炼程度大学生骨健康(实验四)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6名受试分为试验组70人,对照组36人。试验组包括运动训练专业(运训组)44人,体育教育专业(体教组)26人。三组受试在同一时间地点,由同一实验员进行安静状态下桡骨远端的骨强度测量。(5)专业运动训练人群骨健康(实验五)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3名受试分为试验组27人,对照组106人。试验组主要为运动员,对照组包括运训组44人,体教组26人,对照组36人。四组受试在同一时间地点,由同一实验员进行安静状态下桡骨远端的骨强度测量。三、研究结果(一)Meta分析结果1.运动与骨密度:I2=61%,P0.00001;均数差MD=0.02,95%CI(0.02,0.03);总效应检验Z=7.34,P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运动与骨量:I2=76%,P0.0001;均数差MD=0.29,95%CI(0.03,0.54);总效应检验Z=2.22,P=0.0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运动与骨代谢:I2=71%,P0.00001;标准化均数差SMD=0.16,95%CI(-0.09,0.41);总效应检验Z=1.22,P=0.22,P0.05,无统计学意义。(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1.国内运动与骨健康研究:领域研究文献数量随年份呈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技等期刊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比较高。领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及医疗机构,郑陆、金宏义、卜淑敏、段晓丽等研究者发文量比较多。关键词共词可视化图谱、领域研究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热点时区可视化图谱及领域研究高频主题词可明确反映国内运动与骨健康领域研究热点、前沿及可能的趋势。2.国外运动与骨健康研究:领域研究文献数量随年份呈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从期刊从属国家来看,美国相关期刊对这一领域研究很重视,从来源期刊载文数来看,国际骨质疏松杂志、力量与训练研究杂志、运动训练医学和科学杂志等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关注度比较高。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研究所及医院,宾夕法尼亚州联邦高等教育系统位居榜首。被引频次位居前列的作者有Frost HM、Deng HW、Cummings SR、Heinonen A等。领域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关键词共词可视化图谱、领域研究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高共被引文献呈现出国外运动与骨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三)运动促进骨健康的机理结果——以太极拳为例运动促进骨健康主要是运动对骨成分及骨结构的影响以及运动对骨代谢及其调节因素的影响,结合太极拳运动特征,其促进骨健康主要通过三种调控体系:(1)力学调控体系(2)神经-心理-免疫调控体系(3)化学调控体系。其中,力学调控体系属于外在调控,即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作用于骨骼本身而产生的健骨效益;神经-心理-免疫调控体系及化学调控体系属于内在调控,即通过心理健康调设与养气合神统一来促使体内各项机能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影响骨骼健康状况。(四)实证研究结果1.运动与中年人骨健康(实验一)(1)太极一组干预之前,与对照组相比,骨强度各值(Speed of Sound,SOS值;T值;Z值)都没有差异,通过两年系统的太极拳锻炼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骨强度各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太极一组干预前后自身对比,SOS值和T值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与此同时,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骨强度各值没有显著性差异。(2)太极二组干预之前,与对照组相比,骨强度各值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干预后的太极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强度各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太极二组自身前后对比,骨强度各值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骨强度各值都没有发生变化。(3)干预后,太极组男性与女性相比,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相比,骨强度各值的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运动与绝经后女性骨健康(实验二)(1)健康绝经后女性太极组、混合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强度各值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2)非健康或有既往骨折史绝经后女性,太极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强度各值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混合组与对照组比较,骨强度各值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3)健康与非健康或有既往骨折史绝经后女性同组内骨强度数据比较,骨强度各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运动与老年人骨健康(实验三)(1)太极组老年人与对照组相比,骨强度各值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混合组(太极拳加其他有氧运动锻炼组)与对照组比较,SOS值、T值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Z值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2)太极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相比,Z值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锻炼程度大学生骨健康(实验四)(1)运训甲组、乙组男性与体教组男性相比较,Z值具有显著差异性;与对照组男性相比,骨强度各值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此同时,体教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相比,骨强度各值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运训甲组、乙组女性与体教组女性及对照组女性相比较,骨强度各值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此同时,体教组女性与对照组女性相比,骨强度各值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体育组男性与女性相比,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相比,骨强度各值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4)受试者中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骨强度值相比,SOS值和Z值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5.专业运动训练人群骨健康(实验五)(1)运动员组与运训组,运动员组与对照组相比,SOS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有显著性差异。(2)运动员组男性与运训组男性相比,SOS值、Z值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与对照组男性相比,SOS值达到显著性差异,Z值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体教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相比,SOS值、Z值具有显著差异。运训组男性与体教组男性相比,SOS值、Z值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与对照组男性相比,Z值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3)女性各组骨强度值比较,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4)女运动员月经规律组与月经不规律组比较,骨强度各值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对照组比较,骨强度各值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四、研究结论(一)Meta分析结论运动有助于骨健康,能提高或维持人体骨密度、骨量,但运动对人体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易受运动形式及所测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敏感性分析的前后结果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说明结果较为可信。(二)知识图谱分析结论1.国内运动与骨健康: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骨密度、骨代谢、骨质疏松三大方面。研究重心从仅仅关注骨质疏松本身到相关干预措施的探索,被试选择从骨质疏松症多发人群到骨峰值快速增长阶段人群过渡。2.国外运动与骨健康:研究热点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两个方面。运动与骨健康研究集中在3个热点研究群,按人群特征划分,包括绝经前后女性、儿童和青少年、青年人和中年人。研究重心由骨质疏松治疗向骨质疏松预防过渡,被试选择由罹患骨质疏松主要风险人群向潜在风险人群再向普通人群转移。(三)运动促进骨健康的机理结论——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促进骨健康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1)力学调控体系(2)神经-心理-免疫调控体系(3)化学调控体系。这三大调控体系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影响,各体系发挥最大效能且体系间良好运作才能更好的促进骨骼健康。(四)实证研究结论1.长期系统的规律性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中年及老年男性骨强度值,还可以减缓骨强度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2.长期坚持多种运动方式联合锻炼的中年及老年人群的骨强度值优于坚持单一运动方式锻炼的同龄人群。3.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对绝经后女性的骨强度产生良性影响;无论是否有规律性运动锻炼,中年男性和女性在骨强度值上并无明显差别,即中年人群的骨强度值无性别差异。4.规律性的适宜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骨强度值,但是,运动总负荷量过大则对骨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女运动员的月经正常与否对骨强度值没有明显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4.2
【图文】:
5 所示,单独以中年女性(绝经期/前/后)群体为对象的研陆(7 篇)、叶鸣(5 篇)、谢海霞(5 篇)、薛延(3 篇孙鹏堂(2 篇)、曹英旭(2 篇)、王智强(2 篇)、杨艳萍)、张林(2 篇)。其中,郑陆、叶鸣、谢海霞等学者构,杨艳萍、沈霖等构成了一个合作网络,周丽萍、刘保华者薛延主要和张林保持着合作关系。
68 4-11 及表 4-7 可知,运动与中年女性骨健康领域研究热点度,关注骨质疏松预防及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关注人及绝经后女性。主要研究中年女性随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骼产生的影响,学者们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运动、激素
本文编号:2761870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4.2
【图文】:
5 所示,单独以中年女性(绝经期/前/后)群体为对象的研陆(7 篇)、叶鸣(5 篇)、谢海霞(5 篇)、薛延(3 篇孙鹏堂(2 篇)、曹英旭(2 篇)、王智强(2 篇)、杨艳萍)、张林(2 篇)。其中,郑陆、叶鸣、谢海霞等学者构,杨艳萍、沈霖等构成了一个合作网络,周丽萍、刘保华者薛延主要和张林保持着合作关系。
68 4-11 及表 4-7 可知,运动与中年女性骨健康领域研究热点度,关注骨质疏松预防及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关注人及绝经后女性。主要研究中年女性随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骼产生的影响,学者们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运动、激素
本文编号:2761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6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