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女子马拉松选手白雪备战柏林世锦赛赛前安排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5:22
【摘要】: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白雪备战2009年柏林世锦赛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测试法,对白雪备战2009年柏林世锦赛的赛前训练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以白雪此次比赛目标强度,即3′20″/公里为例,白雪此次赛前高原训练负荷结构特点是:紧密结合马拉松项目专项负荷强度进行训练,日平均训练负荷量与全队整体相比相对较小;100%以上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5-10%;90-100%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15-20%;80-90%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50-60%;80%以下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15-20%。2、训练负荷节奏方面,高原准备期(平原)要打好有氧基础,以糖脂协调供能能力和无氧阈强度的训练为主。在高原期间,第1周以量为主进行调整,第2周则逐渐增加量和强度,到第3、4周以强度为主,辅以多元化的恢复手段,防止疲劳积累。下高原后负荷强度和量并没有立刻下调,而是以略低于高原的强度进行半程以下接近无氧阈强度的训练,后期同样以强度课为主,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3、白雪在备战周期血红蛋白随训练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调整后又能及时恢复,是运动能力良好的表现;在睾酮方面,白雪的睾酮值和血红蛋白一样随训练强度和量的变化而起伏,但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白雪对于训练安排十分适应;在血尿素、肌酸激酶方面,白雪长距离课后次日晨的血尿素虽然有所增加,但在参考范围内。肌酸激酶在强度课训练后8小时达到峰值,次日晨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说明没有明显的疲劳积累。4、通过白雪比赛配速可以看出,赛前高原训练无论是在高度的选择、持续时间的把控、训练节奏与强度的衔接都非常有针对性,使白雪的高原训练能力在柏林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2.8
【图文】:

准备期,平原训练,赛前,训练负荷


图 1 白雪平原训练准备期负荷强度分析4.1.1.2 平原训练准备期训练负荷节奏五大连池平原训练阶段共计 2 周(6 月 18 日—7 月 1 日)。赛前 10 天连续4 次强化训练课,赛前 4 天刺激一次,为参加 7 月 3 日、5 日的比赛做准备。

节奏分析,训练负荷,平原训练,准备期


图 1 白雪平原训练准备期负荷强度分析4.1.1.2 平原训练准备期训练负荷节奏五大连池平原训练阶段共计 2 周(6 月 18 日—7 月 1 日)。赛前 10 天连续4 次强化训练课,赛前 4 天刺激一次,为参加 7 月 3 日、5 日的比赛做准备。

高原训练,无氧阈速度,身体


图 3 白雪高原训练负荷强度分析从高原训练复合结构特点的分析得出,高原训练第一周白雪的训练安排主要以调整竞技状态为主,即培养高原环境的专项速度、节奏与频率。强度以有氧训练为主,强度课较少,但训练手段呈多样化,还有针对白雪自身身体情况设计的身体力量训练来发展肌肉耐力。第二周开始逐渐进入正常训练状态,从第二周开始,也是白雪真正“高原训练”的起点。有资料表明,这一期间的训练强度要逐渐增加,基本在运动员无氧阈速度的 80%-85%-90%-95%逐渐增加。长距离课的强度基本在平原的 95%左右,短距离间歇跑的课强度可以与平原一致。在高原训练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控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无氧阈速度和心率,可以为后期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4.1.2.2 高原训练阶段负荷节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丽;;对马拉松项目训练特点与训练方法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5年24期

2 刘昌亚;;从2014韩国仁川亚运会田径比赛看中国田径现状与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15年02期

3 徐波;;世界优秀女子马拉松的格局对中国马拉松项目发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5期

4 董维鹏;;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专项战术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年12期

5 汪言伟;陈宝玲;;马拉松训练方法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28期

6 杨金田;刘永敬;王海英;;对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期间机能状态变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陈磊;;马拉松运动员有氧代谢机能分析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年09期

8 史继祖;;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与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25期

9 孔艳;时怀武;;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准备期训练方法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年18期

10 杨金田;王海英;杨金丽;刘永敬;;我国马拉松运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立恒;丁俊华;董玉峰;宋继新;陶胜国;袁林;宋淑英;董玉萍;;女子马拉松队备战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期间身体机能监测情况[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陶小平;;两种不同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A];《体育科研》2007年第3期(总第107期)[C];2007年

3 焦芳钱;刘大庆;;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特征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焦芳钱;刘大庆;;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特征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庆忠;马拉松训练方法的演变及其运动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世峰;不同水平的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全程速度分配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周璐;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韩刚多年训练安排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秋梅;甘肃省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莹莹;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备2014年亚运会赛前训练特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5 伏中杰;2010-2013年我国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贾超凤的多年训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亚会;尹顺金获2013年全国运动会马拉松冠军的制胜因素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徐军亮;吉林省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年

8 任龙云;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跟踪监控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卢彦;平原、高原训练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

10 韩刚;2007-2009年韩刚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前训练安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8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78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