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戴资颖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9 01:4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羽毛球竞技水平的高速提升,运动员技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控球能力更强,击球力量更大,击球速度更快,击球落点更准更刁钻,击球变化更加多样,整体的技战术水平在大幅度提高,选手实力差距在逐渐缩小,羽毛球技战术的运用在羽毛球竞技比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激烈的羽毛球女子单打的竞技赛场上逐渐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世界冠军戴资颖以其全面的技术、多变的节奏在众多女子单打运动员之中脱颖而出。本文以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戴资颖的技战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戴资颖10场共计23局的决赛视频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依据羽毛球运动、羽毛球技战术、隔网对抗项目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的理论,对戴资颖发球方面的技战术特征、接发球方面的技战术特征、攻防相持阶段战术特征、全场得失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对应结论和启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的训练和比赛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论文通过对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戴资颖的全场技战术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戴资颖比赛的技战术特征(1)发球方面:戴资颖主要以发高远球技术为主,整体发球偏向压制后场区域,辅以发前场2号区域进行发球抢攻。(2)接发球方面:戴资颖接发前场球以使用搓放球技术控制网前为主,接发后场球以使用杀球进行抢攻为主,整体战术主要以接发球抢攻为主。(3)相持阶段:戴资颖前场以使用搓放球技术和勾对角技术控制网前为主,中场以使用接杀球放网技术和平抽挡技术过度为主,后场技术以使用杀球技术和吊球技术下压进攻为主,整体战术以下压进攻和控网为主。2、戴资颖比赛的制胜因素(1)进攻能力强:戴资颖发球接发球进行积极抢攻,善用高质量的勾对角球和搓放球压制对手从而迫使对手挑球,为己方创造后场进攻机会,并且后场杀球得分能力突出。(2)防守能力强:戴资颖接杀球放网失分较少,善用接杀球勾对角进行控网,从而有效的进行防守反击,后场被动抽球能力强能够化被动为主动。3、戴资颖比赛的制胜规律(1)稳:技术全面,无明显技术弱点;进攻端得分稳定,防守端失分较少。(2)狠:接发后场球进攻果断,有效压制对手;后场积极下压,占据主动。(3)变:拉吊、突击结合使用,变换比赛节奏从而有效牵制对手,占据主动;前场假动作频繁使用,骗取对手二次启动,加快对手体能消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47
【图文】:

发球落点,接发球,发球区域


.由于发球和接发球阶段,接发球方在空中即将球回击,无法看出球的此以接发球方运动员的脚步移动位置以及击球点来判定。如图3.1所示,球区域划分参考肖杰等的发球区域划分方法,即每个区的发球落点区域个部分,分别为1号、2号位对手网前两角接发球区域,3号、4号位为对角接发球区域,前后场1号、2号和3号、4号不包括交界线。逡逑

羽毛球,划分图,后场


(3)羽毛球单打技术统计尺度逡逑①发球:观察球员球落点区域,由于羽毛球接发球不落地因此以接球方接球时逡逑的击球点以及步法来判定,包发括高远球和发网前球。逡逑②接发前场球:观察球员接发前场球的技术,包括搓放球、勾对角球、推球、逡逑挑球及扑球。逡逑③接发后场球:观察球员接发后场球的技术,包括高远球、吊球及杀球。逡逑④前场技术:搓放球、勾对角球、推球、挑球及扑球。逡逑⑤中场技术:平抽挡球、接杀挑球、接杀放网球、接杀勾对角球。逡逑⑥后场技术:高远球、吊球、杀球、被动抽球。逡逑⑦得失分:观察球员在最后一拍技术的得失分情况,包括前场搓放球、勾球、逡逑推球、挑球及扑球,中场的平抽挡、接杀挑球、接杀放网、接杀勾对角球,后场高逡逑远球、吊球、杀球、被动抽球。逡逑3.2.4对比分析法逡逑通过对戴资颖10场共计23局比赛胜、负场的技战术运用特征的对比分析和前、逡逑中、后场的得失分技术运用对比分析,找出其技战术运用的个性化特点与制胜的因逡逑

发球区域,数据统计


.从表4.1中可以看出,戴资颖在发球阶段运用最多的是4号区的147个占比逡逑35.4%,最低的是1号区的5.5%,后场区域的使用率整体要高于前场。从图4.1中逡逑可以看出,1号区运用方面,16年印羽赛最高,为4次,运用最低的是17年马羽逡逑赛的0次;2号区方面,运用最多的同样是16年的印羽赛,为31次,最少的是16逡逑年的丹羽赛的和17年马羽赛的4次;3号区方面,运用最多的是17年的马羽赛2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其炉;洪志伟;焦鹏飞;陈莹静;郭燕燕;;新时代我国群众性羽毛球馆发展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24期

2 杨弋非;;全国业余俱乐部赛:闪光点不仅仅局限在赛场上[J];羽毛球;2012年09期

3 马瑜;;什么样的羽毛球可以用于国际比赛[J];羽毛球;2012年12期

4 ;因为爱,所以羽毛球[J];羽毛球;2014年02期

5 赵婷;;余海:我的眼中只有羽毛球[J];羽毛球;2014年02期

6 郑三粮;;羽毛球比赛中的黑牌[J];羽毛球;2014年11期

7 李海良;;丹麦如何打败巨人——丹麦羽毛球体制揭秘[J];羽毛球;2012年08期

8 杨弋非;;闫敦述:一辈子的羽毛球故事[J];羽毛球;2013年01期

9 ;河南奥博羽毛球馆[J];羽毛球;2013年09期

10 ;分享羽毛球缘分[J];羽毛球;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忠鑫;蒋家珍;钟秉枢;冷波;周志辉;王磊;;《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在2011年苏迪曼杯直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2 郭强;;1996年至今世界羽毛球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A];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焦玉娥;;对羽毛球比赛规则与女运动员身体适应度的质疑[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4 高加亮;柴承军;;从近两届奥运会羽坛格局看世界羽毛球的和谐发展[A];《西部体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30期)[C];2013年

5 李率文;;世界高水平羽毛球赛事司线员执裁压力与应对策略——以2014年以来世界大赛为例[A];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7年

6 张禹;何志强;;视频结合实景步法训练对羽毛球新手决策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7 游发生;周志辉;杨紫薇;;郭振东/柴彪组合与李龙大/郑在成组合比赛的得失分规律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杜萍;宫旭;朱俊屹;;我国羽毛球项目后备人才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以2017年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总决赛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为例[A];《西部体育研究》2018年第3期(总第151期)[C];2018年

9 范多宝;梁宏宇;宋银河;;兰州一中举行2018年阳光体育活动月[A];中学教育科研2018年第1期(总第224期)[C];2018年

10 俞同武;;羽毛球业余选手运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A];2018“普通高校运动风险与损伤防控技术”学术研讨暨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慈鑫;一个球迷市长催生出的羽毛球热[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慈鑫;世界羽坛的失衡现状[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陈轶;无锡羽毛球崛起本土力量[N];无锡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慈鑫;羽毛球之城走到了十字路口[N];中国青年报;2010年

5 王丹 关华 尹红玲 公庆江 石建芬 焦峰;跑起来动起来 健康快乐起来[N];中国石化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董超;恋上运动练出健康体魄[N];保健时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李波;羽坛名将齐聚 球迷大饱眼福[N];宝鸡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郑轶 王继晟 季芳;走上全运会,我也是主角[N];人民日报;2017年

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航;热身运动不宜简单化[N];健康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梁璇;安化羽毛球“鼻祖”文巨刚从“乞丐”做起[N];中国青年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斌;变奏训练法对羽毛球初学者步法训练子项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2 于伟强;节奏训练法在8-12岁羽毛球初学者脚步移动技术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李浩男;职业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前三拍技战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瀚男;羽毛球男子双打发接发环节与落点变化对比赛进程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金宝;羽毛球专修学生的专项体能训练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年

6 顾瑞亭;内隐和外显学习对羽毛球技战术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年

7 王雪鸿;哈尔滨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年

8 范海飞;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羽毛球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年

9 南哲;北京市业余羽毛球群体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10 林菁英;羽毛球男子双打选手苏卡穆约/费尔纳迪平抽推挡技术应用效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6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86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