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7:41
   本文以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发展契机、体育教学、体育课程发展、课余体育活动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对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分班依据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教学实际,主要以年龄和智力水平作为主要的体育康复训练的分班依据。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形式主要包括学前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班级人数一般控制在6-10人。从课程建设角度分析,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使用情况比较乐观,符合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多没有统一制定特殊体育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学期教学目标为主,教学目标涉及的学习领域主要包括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设置相对合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一般。教学计划主要由体育教师自行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一般。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主要以缺陷补偿和身体功能康复为主,注重体育教育对特殊教育对象的实际效果发挥,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教学情况分析,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以语言传递、直接感知、身体练习教学方法为主,促进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计划制定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一般。在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从学生能力、学生兴趣、康复需求和教学需求等方面进行常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在体育教学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分班上选择以身体缺陷和智障类型作为依据组织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评价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评价内容设置考虑到了特殊教育对象的身心缺陷特征,主要以基本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为主,但在语言能力运用和参与活动积极性上的评价设置上相对较少。从课余体育活动角度分析,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以早操和课间操为主,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主要以徒手操为主,其次是慢跑和游戏类活动,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主要在20-30分钟范围内。课余体育训练上大多以组建运动队的形式开展,训练频率较低;运动会举办频率不高,单项比赛举办情况不乐观。从场地设施建设分析,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主要配置了田径场、室内外康复训练室以及固定运动器材,现代化体育教学器材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现代化体育教学器材缺乏合理的维护管理。从制约因素分析,在社会角度方面,主要有政策引导缺乏有效性、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支持不足和体育培养不够重视等。在家庭方面,主要有存在安全风险、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针对性。在学校方面主要有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07
【部分图文】:

特殊教育学校,九江市,办学形式,分班


图 4-1: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形式情况分班依据是指对学生进行分班所根据的因素。根据表 4-2 得知,九江市特殊学校在进行体育康复训练时主要是依据年龄和智力水平进行分班。智力水平不同特殊学生的智力障碍程度,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进

特殊教育学校,九江市,分班,情况


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分班依据情况

特殊教育学校,九江市,学生,情况


图 4-3: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人数情况学生规模是指学生的整体数量,并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得知,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规模多在 0-50 人,学生规模相对较小因为小规模的学生便于学校的管理,学校可以拥有较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承辉;;北京奥运之后我国体育教育的展望[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2 杨永峰;王月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教育观及其转变[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3 许家巧;刘文华;;体育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独特作用[J];山西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4 毛雁;;浅析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构建[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于艳;;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9年35期

6 吴健;廖仲珂;盛鹏杰;剧冰纯;;“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课程的设置及发展探讨——以郑州大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年11期

7 侯金涛;;应用型民族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31期

8 袁兵;;浅谈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年12期

9 盖安俊;戴征俊;;新时代浪潮下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34期

10 赵红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丽萍;赵子建;张兆丰;;学习科学视角下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跨越[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2 邵天逸;;近代“体育教育”词语来源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3 赵子建;张汪洋;慎承允;;新时代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4 张文涛;刘翠玲;章列成;罗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5 刘波;;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6 林佳东;;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年

7 刘玫瑾;黄黛黛;;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与需求分析方法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8 刘为坤;徐腾;;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休闲体育教育价值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9 王新坤;刘建;;协同创新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10 邵平;;休闲体育教育的时代内涵[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坤U

本文编号:2813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13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