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层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46-4
【部分图文】:
图 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对比注:A=接触时长 B=参与时长 C=培训时长 D=周参与次由表 14 和图 3 可知: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实验班有 42%的学生在 12 岁之前就接触过乒乓球,而对照班有 28%,虽然实验班比对照班接触乒乓球时间早的同学多,但这不能表明实验班比对照班同学更容易学习乒乓球技术。因为从整体来看,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时长上,实验班参与一年以上的同学有 42%,对照班
没有参加过乒乓球培训的同学,实验班有 78%,对照班有 82%。说明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参与乒乓球运动的时长相差不大,且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没有参与过该项运动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助于实验的进行。5.1.2 实验前学生选课动机调查分析表 15 学生选课动机统计(n=120)想学乒乓球为了提高水平单纯为了锻炼身体为了修学分完成学业同学选择于是跟选其他原因实验班N 22 16 16 3 3% 36.33% 26.66% 26.66% 5% 5%对照班N 23 14 19 4 0% 38.33% 23.33% 31.66% 6% 0
手推拨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56.28±6.359.07±7.169.28±6.66-0.171 0.931手技评 实验班对照班56.08±6.2956.28±6.35-0.165 0.869球球技评推右攻推右攻技评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6.45±5.335.72±5.6556.08±6.2956.28±6.355.62±3.946.00±4.4856.08±6.2956.28±6.350.731 0.741-0.165 0.869-0.492 0.695-0.165 0.869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四项乒乓球技术进行测试,通过 t验对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正手攻球、反手推拨、搓球左推右攻四项基本技术攻打个数上和每项技术动作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赞军;;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新思路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5年09期
2 王新义;;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宁夏教育;2015年03期
3 赵晨子;;浅析学生个体差异对培养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5 许广洲;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陈建平,倪青群;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验报告[J];教育科学;1994年02期
7 刘景升;周代骏;葛绍秀;章其昌;;“分层施教”的教学实践[J];数学教学;199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健;分层升降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周利;分层—探究式教学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秦雨;“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4 牟RK蓉;动态分层教学法在健美操专修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5 曹爽;初级中学乒乓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田庆柱;“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彭兴云;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乔仁波;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玉花;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庆军;篮球普修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25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2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