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隆德县马社火的推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3:35
   马社火就是骑在马背上表演的社火。是根据居住的地形特点,借住畜力创造的一种表演艺术。马社火和其他形式的社火一样将火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不仅代表着人们对驱邪避难的渴望,还代表着人们未来一年日子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的期盼,使之成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隆德县马社火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走访隆德县马社火艺人,调查当地居民和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对隆德县马社火的历史和表演形式、内容等进行了挖掘和梳理,并对马社火表演的意义和功能进行了阐述论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隆德县马社火的推广现状、人们对马社火的了解程度和对马社火推广方式的认同程度。此外,本研究还对影响马社火推广的因素做了剖析。主要结论如下:(1)认知不够,大多数居民只知道马社火是用来“迎喜神”,“闹元宵”的。不知道马社火还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懂这种仪式性的活动在乡土社会中存在的价值。(2)马匹数量逐年减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化已进入机械化,机器代替了牲口,喂养牲口的家庭逐年减少;再加上农业生产并未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成为“发家致富”的主要方式,耕作已不是农民生活的主要收入,所以马匹数量逐年减少。马匹数量的减少严重影响了马社火的推广。(3)马社火的资料与信息较为欠缺,管理体制尚未完善,隆德县马社火主要是以乡镇为单位自发的组织马社火表演,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隆德县与马社火有关的资料较少,传承方式主要是以口头传承为主。(4)容易受周围人态度的影响,隆德县属于落后的山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女性地位偏低,有些想参与表演的女性受到周围人态度的影响,不愿意甚至不敢参与马社火演练;学生也会因周围人的看法和态度影响其学习的信心。(5)群众表演技术水平低,从目前的演练水平看,陈靳乡的演练水平较其他乡镇要出色一点,其他乡镇马社火的表演水平还停留在80年代的表演阶段,没有任何创新。由于马社火演练人群在逐年减少,马社火的演练技术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因此马社火在推广方面就受到了阻碍。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对推广隆德县马社火提出以下建议:(1)在政府的支持下,将马社火作为旅游资源,走市场化发展道路。陈靳乡就是个典型例子,由政府力量为重要支撑,通过大力推行马社火旅游推广,投入足量资金建设马社火旅游基础设施,形成周边县市的重要旅游市场,吸引民众旅游观光,从而形成良好的马社火旅游经济,是十足的良性循环。(2)建立新和村马社火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形成一支实力强劲的专业社火人员培训队伍;强化社火人员专业性培训,给予培训人员和经济和社会地位补偿。坚持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和有效性,培训内容的系统化和实践性,培训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3)以党和政府宣传系统为核心,充分利用党政宣传手段和力量,发展社会性宣传团体,通过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多样化手段,经常性、多样性、层次性推进马社火宣传工作,为社火发展做出应有努力。(4)增加赛事机会,丰富多样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利用体育赛事有效杠杆,以比赛促进宣传和练习;以比赛检验练习成果。(5)持续打造特色民俗品牌,在过程中注重创新,开发新的表演形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丰富社火内容内涵,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形势。用多重方法将其打造成文化、体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模式。(6)提高学生和居民对马社火的认识度,普及与马社火有关的知识,加强学生社火队伍的建设。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52.9
【部分图文】:

趋势图,文献增长,趋势图,仪式性


发文量和关注度来看,对与社火主题的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如图(3-1)所示。图3-1 近10年与社火有关的文献增长趋势图2.1 仪式性民俗文化的研究通过阅读李志清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等有关仪式性文化的文献得到启发,隆德县马社火也是以一种仪式性活动存在的。李志清认为仪式常被“作为秩序的象征性表现及合理性来源”,仪式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及互动的媒介①。由此想到马社火是春节期间人们祭祀的仪式,这种仪式性活动增加了人们的集体记忆,马社火能够长期传承下去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种仪式性活动。2.2 社火文化起源的研究社火虽然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表现出人类对“土地神”与“火神”的崇拜。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到,有的认为社火是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有的认为从祭祀歌舞中传播过来的,有的认为社火是祭祀活动与舞蹈交融形成的,学术界对这① 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J].体育科研

隆德县,民团,粮草,商贩


图 4-1 隆德县马社火展演图从 40 年代建国前夕就有大户养马,成立过马队,进行运输粮草商贩农业耕作。从村庄老年人口述中得知,其中传言最有影响的是当时任山河镇镇长、县城南片保安团长宋铭基,曾组织民团多次装扮马社火进城表演,当时按当地风俗习

文化解读,仪式性,体育文化,密不可分


人物装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斌;;西海固民间社火脸谱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年24期

2 梁俊仙;乔春霞;白晨;岳玉平;;社火研究述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王瑞华;;彭阳社火的民俗学考察[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王岁孝;;关陇社火民俗的文化渊源[J];戏剧文学;2014年01期

5 佟小玲;;中原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河洛社火”资源开发与品牌化战略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曾爱娣;;“社火”考释与探源[J];黑龙江史志;2013年13期

7 剡自勉;;原生态陇南民间社火的文化内涵初探——以西和县洛峪镇剡庄村社火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官圆媛;;义县社火的文化内涵与民俗传承[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李永平;;“血社火”历史文化新探[J];民俗研究;2013年03期

10 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洪瑞;社火节庆体育活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吕晶;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郝翔;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咸阳民间社火生存空间的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江;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视觉推广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东惠;晋南社火的社会经济功能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迪;城市化语境中的社火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兵强;村落社火活动的文化功能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0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50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