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7年大冠军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发球、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2 09:2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将2017年大冠军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发球和接发球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看视频录像统计得出各国女排在不同发球方式的发球效果方面、不同发球落点的发球效果方面、不同发球区域的发球效果方面、发球的整体效果方面、主攻手、接应二传、自由人接发球效果方面、接发球的整体效果方面以及接发球阵形方面的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我国女排在发球和接发球方面与比赛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以此数据为中国女排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本届比赛共发球2456次,发球方式分别为跳发大力球、跳起发飘球和原地上手发球三种,其中跳发大力球190次、跳起发飘球2178次、原地上手发球97次,各国女排在发球方式上主要以跳起发飘球为主,采用的人数也最多,并且中国女排在跳起发飘球的整体表现最好。(2)在不同发球区域的发球效果方面,左、中、右区域各国女排在直接得分、破攻和失误方面的发球数量相差并不大,但相比而言左区直接得分、破攻和一般的概率更高一些,由此可见各国女排发球的位置更趋向于发球区的左区;在3、6、9米区域,各国女排在6米的发球区域直接得分、破攻和一般发球的概率更高一些,因在6米区发球数量较多,所以6米发球区的失误率也最高,而9米的发球区域,主要是发球力量比较大的队员的站位,以免太大力而发球出界,且多为一般发球。(3)在不同发球落点效果方面,主要的落点区域集中在中区的4、5、6号位和后区的3号位,中区主要是主攻手所站的位置,由此可见各队的发球重点主要针对的是主攻手,主攻手在接发球过程中可能因对方来球的速度过快或者力量过大而在进攻时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降低扣球的威力和成功率,发在后区的3号位主要是想将球发在距离端线比较近的位置,其一是使接发球的队员产生球将要出界的视觉上的错觉,另外一点是在接发球过程中双方球员的站位比较靠前,加大对方球员接发球的难度。(4)在接发球的整体效果方面,日本女排表现最好,一传到位率为54.8%,而中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在本届比赛中一传到位率最差为40.2%,但韩国女排是以外卡入围的本届比赛且派出来的是二队的球员,整体实力要稍弱一些,说明中国女排在一传的到位率方面要多加练习,提升一传的准确度,以此来提高本方的进攻质量;中国女排在失误率方面的表现与日本女排相同,失误率最低为4%,且中国女排接发球的一般接球率中的比值在6个队伍中是最高的为42.8%,说明中国女排在接发球的综合实力上还可以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5)在接发球阵形方面各国女排均为三人接发球阵形,但在接发球位置上美国女排、巴西女排和俄罗斯女排采用的是一名自由人和两名主攻手的接发球阵形,产生这种阵形主要是因为美国、巴西和俄罗斯女排为了在比赛中最大化的发挥接应二传的进攻实力,所以接应二传不参与一传,根据数据可知(如附录1所示),这三个国家接应二传的进攻实力和进攻次数一点也不亚于主攻手,甚至有些接应二传的扣球能力要强于主攻手;而中国女排、韩国女排和日本女排采用的是一名自由人、一名主攻手和一名接应二传的接发球阵形,主要是为了减少主攻手接发球的次数,从而减少主攻手的进攻压力,提高进攻的质量,但根据数据可知,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接发球数量并不多,并没有最大化的起到接应二传在场上的作用。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842
【部分图文】:

发球区域,排球场,女排


图 1 排球场地发球区域图过划分不同的发球区域可以找出各国女排在不同发球区域的发球效果,从左、进行统计,如表 4 所示:中国女排在左区直接得分的数量最多,巴西女排在右区的数量最多,其他国家女排在左、中、右三个区域,直接得分的发球数量相差并

女排,接发球阵形,中国女排,巴西


图 3 美国女排、巴西女排、俄罗斯女排在比赛时的接发球阵形3.4.2 中国女排、韩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在比赛时的接发球阵形对比分析通过比赛视频可以得知,中国女排、韩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在比赛中采用的是自攻手加接应二传的三人接发球阵形。韩国女排的总体接发球到位率最低,失误

二传,接发球阵形,日本女排,来球


图 4 二传在 1 号位时中日接发球阵形图号位时,从图 5 可以看出:二传在后排需要插上到前排的位手和接应的中间位置,此时二传插上需要穿过接应跑到前响到接应队员对来球的判断,而日本女排的二传站在 6 号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艺群;;阳光总在风雨后——记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J];炎黄纵横;2008年04期

2 张丽红;;从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看中国女排[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3 杨管;;从有球技术分析中国女排在意大利世锦赛中的成功与失利[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年03期

4 永梅;王伟平;;泰国女排崛起原因之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年10期

5 李建涛;;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与意大利女排比赛失败因素分析——以第一阶段和半决赛两场比赛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9年02期

6 沈伟;刘利;;中国女排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前瞻——基于2018女排世锦赛单项技术统计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7 黄钊林;林珑;;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对手竞技实力对比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8 韩振勇;盛克庆;;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历程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7年06期

9 张成男;;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扣球效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01期

10 韩振勇;;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历程分析及启示[J];安徽体育科技;201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芳;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晓雯;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主要特征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年

2 贲健;2017年大冠军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发球、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魏利洪;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技战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肖豪;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主要制胜因素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5 唐韵琪;2016-2017中国女排联赛指标体系差异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李菲;中外女排“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对比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8年

7 徐砚全;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发球技术的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8 郭望;中国女排不同拦网效果下移动距离的测量与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9 马卫明;中国女排接扣球及其进攻战术系统运用效果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10 刘梦;第31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主攻技术运用效果的对比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1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51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