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1:34
   松桃苗族自治县是黔东苗族主要聚居区,区内积淀着浓郁的苗族文化,有被誉为“中华百绝”的苗族民间绝技,还有招法多变、气势刚烈的苗族武术。但在城镇化这一浩大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黔东苗族面临着激烈的文化碰撞和文化抉择,黔东苗族传统武术作为凝聚了民族历史、民族性格、身体文化等文化表现形式,因文化环境的急剧变迁而面临着文化转型困难、文化要素丢失、后继无人等种种困境。本文选择了城镇化程度较高、苗族武术传承较好的四昌社区、麻旦村等松桃县城周边的苗民主要聚居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武术文化变迁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力求探寻出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整理、归纳了黔东苗族的起源、文化概况和文化特征,主要描述和阐释了黔东苗族武术文化变迁,研究结果如下: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变迁可以概括为物器技术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心理价值文化变迁等方面。物器技术文化变迁包括武术技艺和器械的变迁、传承习练人群的变化、拳谱口诀及武术故事的遗失;制度习俗文化变迁包括收徒授艺程序的变迁、传承方式的变迁、民族节庆的淡化、风俗节庆的衰减、行政主导政策下苗族武术文化变迁等;心理价值文化变迁包括黔东苗族宗教信仰的衰落、民族性格与心理的变迁、城镇化下社会需求变化导致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功能的嬗变。变迁动因分为政治生态变迁、自然居住环境变迁、经济结构变迁、文化环境变迁等外因和价值观转变、苗族武术文化遭受质疑、学校场域中西方体育的认同和苗族武术的缺位、武术传承人思想的禁锢等内因。为实现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策略如下:一是加强行政主导力量,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保障各项政策有序推进的同时,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苗族武术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功能和意义。二是强化黔东苗族传统武术理论研究,加强对苗族传统武术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政府部门要设立研究项目或课题,划拨专项资金,组建专门团队,鼓励和支持苗族文化爱好者参与到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应用中来。三是要组建黔东苗族武术智库并充分发挥作用,将高校研究团队、个人、社会团体等有志于传承和保护苗族武术的有识之士汇集起来,群策群力推动传统武术传承与保护。四是注重经济功能发挥,将武术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聚合为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一体化经营,推进黔东苗族武术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五是相关部门要快速启动苗族武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尊重民间自发性传承方式,全力挖掘尚存的苗族传统武术传承地和传承人,强化传人保护和传承保护。六是要着力打造特色区域苗族传统武术赛事品牌,持续推进苗族武术文化进校园,构建多层次武术比赛与广泛交流的体制机制,扩大传统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七是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步伐,运用群体媒介传播优势,提高苗族武术的曝光率,拓宽苗族武术介入大众生活的路径。总而言之,面对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传承困境,必须要顺应时代变化,转变发展思路,融入新理念,开启新模式,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把最精华的苗族传统技艺与苗族武术文化融入到民族发展上来,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上来。
【学位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852
【部分图文】:

苗民,苗族文化,起义军,匕首


苗族发动起义,把边墙夷为平地。清朝政府则在边墙旧址上重新建设了新的城墙,继续防御苗民。[42]明清时期,民间苗族武术大师张秀眉、杨大陆等人吸收了少林、武当等武术精华,自成一派,使苗族武术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武术体系。尽管,明清统治阶级对生活在苗疆一代的苗区采用了一系列同化政策和“对生苗地区实行武力镇压,“先剿后抚”“悉缴枪械”,消除反抗能力,而后“赶苗夺寨”,大搞圈地,实行屯兵弹压策略,先后经过明朝 8 次、清朝 7 次大规模的武力征剿。战争是武术的温床,在长期的压迫下,苗族把武术当成生存所必需的技能加以学习和创造。无法获得民族平等、自由的苗族民众,在失去兵器的情况下,利用自家生产生活的弯刀,连枷棒、挡耙、烟杆等农具创造出新的拳种和套路,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苗族武术。明代的龙西波、吴黑苗,清代的石柳邓、石乜妹、石老岘、白老寅、龙胜明、邬黑龙、郎官、郎宦等就是在这两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苗族武术大师。其中,吴黑苗、石柳邓、石乜妹、郎官、郎宦等做为黔东苗族武术的杰出代表,其英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苗族文化,苗民,松桃,起义军


图 2 短刀明代苗民起义军兵器(图片来源于松桃苗族文化馆)苗区流传一句俗话:“养儿不学武,一辈子受欺侮。”从明清到民国,松桃境内大部分苗寨都有武师设堂授徒,操演器械和策手。如塘湾的龙献珍、龙献瑞、龙献明兄弟,演练的大刀重达 138 斤,举重的石蹬重 240 斤。盘信凉风洞的吴华堂,自川的龙光荣及其子龙昌应、龙昌贤、龙昌喜,木树的龙子贤、龙巴顺,世昌的唐医官,黄连的田兴胜等都是一代武艺名师。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苗族村寨都以不同的形式保存了一定的武术活动,一些村庄还保留着武术练习场地。4.4 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特征4.4.1 武技武德上蕴含民族特征苗族传统武术有“三十六攻,七十二防”之说,在技击手法上少有或没有首

松桃县,道具,广州体育,体育


松桃县庆赤脚斜走大刀绝技表演及使用道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繁;;传统武术文化的“碎片”整合与思考[J];武术研究;2017年02期

2 李云杰;;新时期下传统武术文化校园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01期

3 母刚;;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研究[J];武术研究;2019年04期

4 付成林;;“他者”视角寻骊传统武术文化的“自我”发展[J];武术研究;2019年04期

5 张德军;丁伟;;佛山传统武术文化产业生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6 贺风雷;;青少年传统武术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年07期

7 常伯深;;文化学视域下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审视[J];中华武术(研究);2017年11期

8 郭发明;王龙飞;;生态位视野下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17年12期

9 王秀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现状[J];运动;2017年22期

10 李金龙;宿凤玲;张晨昕;;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师之规范及其传承价值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霞;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年

2 季晓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乐;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车通;鲁南黑虎查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建华;传统武术文化视角下小学武术教学新模式的探索[D];吉林体育学院;2017年

6 王丹;高校培育传统武术文化和践行爱国主义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若凡;传统武术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传播策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年

8 高兴;临清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宋海辉;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1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61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