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脑功能状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4 13:35
目的: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 of Fluctuogram Technology,ET),观察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中枢神经递质及脑功能状态的影响,探索急性耐力运动的中枢疲劳机制,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评价、训练的中枢疲劳监控及科学化安排训练负荷等方面提供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方法:采用2(运动干预;无运动干预)*2(前测;后测)的随机对照前后测设计。选取大一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30名,对30名学生的学号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15名,对照组15名。实验组15名被试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用ET技术分别采集有氧运动前、有氧运动后各18分钟运动员中枢神经递质(S1代表γ-氨基丁酸活动强度、S2代表谷氨酸的活动强度、S4代表5-羟色胺的活动强度、S7代表去甲肾上腺素的活动强度、S11代表多巴胺的活动强度等)、α超慢波比例(8、9、10、11、12、13HZ)及熵值的变化;对照组15名被试安静休息60分钟前后分别采集18分钟ET各指标数值。另外,以RPE、心率、心率变异性(LF表示交感神经的紧张性,HF表示迷走神经的活动强度,LF/HF表示LF和HF两者...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60分钟有氧运动全程心率;
RPE:被试在正式实验前应填写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在实验前已对被试进行了量表的培训,在已实验后结合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感觉把运动强(或疲劳度)与相应的疲劳等级对应。疲劳等级分为九级:6-7,根本不非常轻松;8,极其轻松;9—11,很轻松;12:轻松;14-15,稍累;16—17,累;18,很累;19,极累;20,精疲力竭。HR: 开始训练前,严格按照遥测心率表的使用要求,把 polar 心率测试仪和心率带佩戴在每个队员身上,直到训练结束,采取整个训练过程心率的全程测试。4.7 统计法用 SPSS17.0 对因变量指标有关数据后测减前测的差值进行组间差异独立样本 T 检[53]及有关指标的相关分析。5 研究结果5.1 运功干预质量评估5.1.1 全程心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对1小时Flanker任务诱发运动员中枢疲劳的多指标测评[J]. 刘建秀,林岭,吴梅婷,方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09)
[2]国家女子体操队备战伦敦奥运会不同训练阶段脑α波特征及适应状态分析[J]. 李稚,吴瑛,李捷,洪平,裘晟,张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10)
[3]优秀跳水运动员赛前脑功能训练适应状态的量化分析[J]. 郑晓,李捷,徐晓阳,吴国村,周琳,王鑫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04)
[4]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对睡眠-觉醒和认知的调控作用[J]. 李丽,余琼,梁伟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6)
[5]射箭运动员运动性中枢疲劳对认知加工能力的影响[J]. 林岭,刘建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12)
[6]事件相关电位在脑力疲劳研究中的应用[J]. 张焱,贡京京,宋华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9)
[7]比赛应激源对不同级别竞技水平跳水运动员脑α波与神经递质的时序影响[J]. 宋爱晶,裘晟,张援,蒋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06)
[8]脑力疲劳的实验室诱发模型和评价手段研究进展[J]. 郭玮,任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12)
[9]多巴胺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 柳富平,赵琅.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1)
[10]运动性中枢疲劳及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王永梅. 体育科研. 2012(03)
博士论文
[1]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大脑加工特点的研究[D]. 朱风书.上海体育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主观感觉疲劳量表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运动性疲劳监测[D]. 王钧.武汉体育学院 2015
[2]对网球运动员忆象比赛状态时脑电及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D]. 殷加宝.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大脑神经递质变化特点影响的研究[D]. 王艳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表象过程中的脑电变化特点研究[D]. 安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心率变异性(HRV)在运动性疲劳诊断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 钟运健.江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16492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60分钟有氧运动全程心率;
RPE:被试在正式实验前应填写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在实验前已对被试进行了量表的培训,在已实验后结合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感觉把运动强(或疲劳度)与相应的疲劳等级对应。疲劳等级分为九级:6-7,根本不非常轻松;8,极其轻松;9—11,很轻松;12:轻松;14-15,稍累;16—17,累;18,很累;19,极累;20,精疲力竭。HR: 开始训练前,严格按照遥测心率表的使用要求,把 polar 心率测试仪和心率带佩戴在每个队员身上,直到训练结束,采取整个训练过程心率的全程测试。4.7 统计法用 SPSS17.0 对因变量指标有关数据后测减前测的差值进行组间差异独立样本 T 检[53]及有关指标的相关分析。5 研究结果5.1 运功干预质量评估5.1.1 全程心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对1小时Flanker任务诱发运动员中枢疲劳的多指标测评[J]. 刘建秀,林岭,吴梅婷,方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09)
[2]国家女子体操队备战伦敦奥运会不同训练阶段脑α波特征及适应状态分析[J]. 李稚,吴瑛,李捷,洪平,裘晟,张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10)
[3]优秀跳水运动员赛前脑功能训练适应状态的量化分析[J]. 郑晓,李捷,徐晓阳,吴国村,周琳,王鑫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04)
[4]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对睡眠-觉醒和认知的调控作用[J]. 李丽,余琼,梁伟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6)
[5]射箭运动员运动性中枢疲劳对认知加工能力的影响[J]. 林岭,刘建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12)
[6]事件相关电位在脑力疲劳研究中的应用[J]. 张焱,贡京京,宋华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9)
[7]比赛应激源对不同级别竞技水平跳水运动员脑α波与神经递质的时序影响[J]. 宋爱晶,裘晟,张援,蒋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06)
[8]脑力疲劳的实验室诱发模型和评价手段研究进展[J]. 郭玮,任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12)
[9]多巴胺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 柳富平,赵琅.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1)
[10]运动性中枢疲劳及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王永梅. 体育科研. 2012(03)
博士论文
[1]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大脑加工特点的研究[D]. 朱风书.上海体育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主观感觉疲劳量表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运动性疲劳监测[D]. 王钧.武汉体育学院 2015
[2]对网球运动员忆象比赛状态时脑电及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D]. 殷加宝.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大脑神经递质变化特点影响的研究[D]. 王艳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表象过程中的脑电变化特点研究[D]. 安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心率变异性(HRV)在运动性疲劳诊断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 钟运健.江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16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1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