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胡麟鹏跳高技术和训练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6 14:34
自1990年以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停滞不前,1.90米的跳高成绩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山。而处在21世纪,中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在世界排名上难以入榜。不仅在世界的舞台上,在亚洲跳高比赛中,成绩也不理想,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所以提高我国跳高成绩十分重要。该研究旨在建立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胡麟鹏在助跑、起跳、腾空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并对训练时的跳高技术进行诊断研究。本研究通过录像拍摄法、录像解析法、咨询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运动学的角度和训练学的角度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胡麟鹏的跳高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胡麟鹏在助跑阶段中,助跑最后一步步长较短,且起跳腿着地瞬间踝关节有轻微的变形,助跑起跳技术还需要改进。2.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胡麟鹏在助跑内倾角上和连贯上还存在差距,但助跑水平速度较快,弧线助跑动作顺畅、连贯、放松、加速明显。3.在胡麟鹏两次试跳中,两大腿夹角较郑幸娟小,差值越小蹬伸效果越差,摆动腿蹬伸不积极。4.胡麟鹏过杆技术合理,背弓幅度充分,动作伸展。但在腾空阶段,未能使重心最高点和髋重心最高点同时到达,挺髋较慢。5.起跳腿着地瞬间踝关节角度...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现场拍摄平面图
练中较好的两次 1.80 米成功过杆和一次 1.80 米过杆失败的视频,拍摄时图 3.1 所示将两个摄像机一个放置在跳高起跳点的左侧,另一个放置在右跳高助跑线路的左侧。两相机放置的角度 90°,两个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跳均为 23 米,三脚架的高度为 1.2 米。曝光时间为 1/1000 s,拍摄频率为 50秒。
也正是有这样的速度才能让他在世界跳高舞台上留下光辉的痕迹。助跑最后一步技术如图4.1 所示,在助跑过程中,尽量加大髋关节幅度,最后一步上步保持身体较为垂直,蹬地迅速,摆动积极,起跳腿尽量前伸,这一环节要求髋关节有较好的灵活性,迈步送髋动作要做到自然向前送出,并且积极有利,这样才能提高起跳的效果。在蹬地瞬间起跳脚是以脚跟和脚掌外侧先着地,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得平稳而柔和。这一过程摆动腿屈膝折叠,控制好屈膝程度在 140-150 度之间,这样才能加快起跳速度。[50]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24(03):99-102.[51]张军霞,张珍珠.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跳高运动员张国伟起跳及腾空的运动学分析——以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为例[J]. 李成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2]优秀跳高运动员王宇腾空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闫慧,刘双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3]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陈烨.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3)
[4]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张军霞,张珍珠.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5]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 保定学院学报. 2011(03)
[6]背越式跳高“两轴一杆平行”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何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优秀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析[J]. 张洁,张桃臣,孔德佳,张明曦. 体育学刊. 2010(11)
[8]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吕韬,刘生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11)
[9]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王举涛,刘生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2)
[10]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李磊,李建英,时卫东. 中国体育科技. 2009(01)
硕士论文
[1]快速助跑起跳为核心—提高背越式跳高过杆效果教学实验研究[D]. 夏国培.西安体育学院 2016
[2]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 梁美富.北京体育大学 2015
[3]影响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的因素及研究[D]. 李建伟.山东体育学院 2015
[4]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曾文斌.山西大学 2014
[5]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弧线助跑倒二步至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D]. 杨惠敏.西安体育学院 2014
[6]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跳高技术的对比分析[D]. 王君鹏.河北师范大学 2013
[7]不同等级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的运动学分析[D]. 吕雪梅.西安体育学院 2012
[8]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动作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孙颖慧.山东体育学院 2012
[9]对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周忠革、张树峰训练特征的研究[D]. 周忠革.北京体育大学 2011
[10]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 黄宝新.西安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2939886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现场拍摄平面图
练中较好的两次 1.80 米成功过杆和一次 1.80 米过杆失败的视频,拍摄时图 3.1 所示将两个摄像机一个放置在跳高起跳点的左侧,另一个放置在右跳高助跑线路的左侧。两相机放置的角度 90°,两个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跳均为 23 米,三脚架的高度为 1.2 米。曝光时间为 1/1000 s,拍摄频率为 50秒。
也正是有这样的速度才能让他在世界跳高舞台上留下光辉的痕迹。助跑最后一步技术如图4.1 所示,在助跑过程中,尽量加大髋关节幅度,最后一步上步保持身体较为垂直,蹬地迅速,摆动积极,起跳腿尽量前伸,这一环节要求髋关节有较好的灵活性,迈步送髋动作要做到自然向前送出,并且积极有利,这样才能提高起跳的效果。在蹬地瞬间起跳脚是以脚跟和脚掌外侧先着地,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得平稳而柔和。这一过程摆动腿屈膝折叠,控制好屈膝程度在 140-150 度之间,这样才能加快起跳速度。[50]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24(03):99-102.[51]张军霞,张珍珠.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跳高运动员张国伟起跳及腾空的运动学分析——以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为例[J]. 李成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2]优秀跳高运动员王宇腾空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闫慧,刘双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3]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陈烨.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3)
[4]第11届全运会跳高冠军张树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张军霞,张珍珠.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5]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 保定学院学报. 2011(03)
[6]背越式跳高“两轴一杆平行”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何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优秀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析[J]. 张洁,张桃臣,孔德佳,张明曦. 体育学刊. 2010(11)
[8]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吕韬,刘生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11)
[9]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王举涛,刘生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2)
[10]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李磊,李建英,时卫东. 中国体育科技. 2009(01)
硕士论文
[1]快速助跑起跳为核心—提高背越式跳高过杆效果教学实验研究[D]. 夏国培.西安体育学院 2016
[2]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 梁美富.北京体育大学 2015
[3]影响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的因素及研究[D]. 李建伟.山东体育学院 2015
[4]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曾文斌.山西大学 2014
[5]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弧线助跑倒二步至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D]. 杨惠敏.西安体育学院 2014
[6]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跳高技术的对比分析[D]. 王君鹏.河北师范大学 2013
[7]不同等级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的运动学分析[D]. 吕雪梅.西安体育学院 2012
[8]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动作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孙颖慧.山东体育学院 2012
[9]对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周忠革、张树峰训练特征的研究[D]. 周忠革.北京体育大学 2011
[10]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 黄宝新.西安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2939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39886.html